成语《重规叠矩》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重规叠矩:chóng guī dié jǔ
词源:《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虽跱者未一,伪者未分,圣人垂戒,盖均无贫;故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动若重规,静若叠矩。”
词由:郤正是三国时蜀国的贤臣,忠于汉刘。他写了篇《释讥》的文章,对于议论他的人一个公开的答复。在文中,他描绘了蜀汉的政治清明、社会兴盛,实际上不过是他的一种政治理想。他说:在朝廷中,君臣相处得非常协调,在社会上,老百姓生活得也非常欣喜。不管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不是乱来,随心而为,而是一切行为都合乎礼仪、法度。
词义:人的行为使法度再现,礼仪重复。重、叠:多次出现,引申为合乎的意思。比喻上下协调一致,或先后相继不走样,都合乎沿袭的法度、礼仪。后也以喻因袭、重复。亦作“重规迭矩”。
书证: 《晋书·周访传赞》:“曰子曰孙, 重规叠矩。”唐·杨炯 《少姨山少姨庙碑》 : “天子建德, 重规叠矩。”宋·无名氏 《宣和书谱·李磎》:“如磎能破万卷之书,则其字岂可以重规叠矩之末, 当以气韵得之也。”清·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叠十》 : “伟哉此论, 与季长重规二矩。”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 : “与公所论, 殆重规迭矩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