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掩耳盗铃》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掩耳盗铃》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词源: 《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 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 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遽掩其耳。”

词由: 春秋时代, 有个人看到别人家里有一口钟, 想悄悄地拿走, 可是钟又太大,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连搬也搬不动。他左思右想, 总算想出了个“好办法”, 就是把钟打烂, 一块一块地拿回去。于是他乐滋滋地拿起锤子去打钟。但他刚刚一敲, 钟就发出“匡, 匡, 匡”的巨大响声。他想钟声被人听到, 钟岂不是要被别人抢走么?他想了一会又高兴起来, 如果把耳朵捂住, 不是就听不到了么?于是,他把两只耳朵紧紧蒙住,拼命地撞击大钟, 结果别人听见钟声, 就跑来把他捉住了。

词义: 塞住耳朵去偷铃。掩: 遮蔽,遮盖;盗:偷。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书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此可谓掩耳盗铃也。”明·赵弼《效颦集·卷中·钟离叟妪传》:“今若宿驿,正犹掩耳盗铃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