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二竖为虐》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二竖为虐》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二竖为虐:èr shù wéi nüè

词源: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 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 曰:‘彼良医也, 惧伤我, 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 膏之下, 若我何?’医至, 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 攻之不可, 达之不及, 药不至焉, 不可为也。’”

词由: 晋景公得了很重的病, 派人到秦国去请医生, 秦国就派了个名医来。医生还没有到时, 景公梦见他的病化为两个孩子在说话。一个说:“来的是个名医, 恐怕要伤害我们, 我们赶快逃走吧。”另一个说:“我们就躲到肓膏之间那个地方去。”医生到了, 一看景公的病, 就说:“病不能医了。病在心下膈上的地方, 不可以打针, 用药药性又到不了。我是毫无办法了。”

词义: 病魔给人带来磨难。比喻不治之症。竖: 小子; 二竖:指病魔;虐: 恶毒的害人行为。亦作“二竖为灾”,“二竖之顽”。

书证: 清·陈弘绪《与杨维节书》:“而贱恙犹未见有霍然之势,甚矣二竖之顽也!”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二回: “孙毓筠适在侧探病, 林握孙手, 太息道:“国势危险, 一至于此, 本想与诸公同心协力, 保持国家, 怎奈二竖为灾,竟致不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