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死而后已》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死而后已》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死而后已:sǐ ér hòu yǐ

词源:《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词由:孔子主张仁政、德治与礼乐教化。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政治理想,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到处游说。然而各地诸侯都以为他的理论很不错,可又都不想重用他。这时,有的学生发生了动摇,甚至怀疑老师的政治主张是否行得通。为此,孔子为了坚定学生的意志,组织了一次讨论会。会上学生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曾子的发言得到了孔子的赞扬。曾子说:“读书人必须做到宽宏大量,刚强坚忍,因为君子意识到自己的任重而道远。君子把提倡仁政作为己任,这责任岂不是很重大的吗?君子传播仁道直到心脏停止了跳动才肯罢休,这前进的道路岂不是挺远的吗?所以,君子如果没有刚强坚忍的意志,怎么能为实现仁政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死而后已呢?”

词义:一直努力到死才善甘罢休。已:停止。形容终身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

书证: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臣披肝沥胆,尚不能补报皇上之恩。今奉诏命,敢不竭力尽忠,死而后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