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风声鹤唳》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风声鹤唳:fēng shēng hè lì
词源: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 皆以为王师已至。”
词由: 西晋末年的五胡十六国时,前秦的国王符坚气势很盛, 亲率八十万军队, 大举南侵, 企图统治整个中国。晋武帝以谢石为都督, 谢玄为前锋,拨八万人马,前去抵敌。第一次交战就挫败了秦军的锐气,晋军威势大振。晋军乘胜设计进击, 秦军大乱, 日夜不停地败逃,不敢安营休息。晚上听到风声和鹤叫声, 也以为是晋军追来了, 吓得不敢走大路, 露宿在田野里, 加上又冻又饿, 秦军死的多达十分之七、八。
词义: 听到风声和鹤声, 都疑心是追兵。唳: 鸟鸣。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时, 听到一点声音, 就感到十分紧张恐慌。
书证: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回:“如此接连数月, 闹的两府俱怕。从此风声鹤唳, 草木皆妖。”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那繁华的省会, 是风声鹤唳, 一日数惊。”郭沫若《少年时代·初出夔门》:“第二次革命在七月中旬已经爆发了, 就在四川境内闹得也有点风声鹤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