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断编残简》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断编残简:duàn biān cán jiǎn
词源: 《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 一切掇拾, 研稽异同。”
词由: 号称醉翁、六一居士的欧阳修, 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 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四岁时候,母亲就用荻杆画地教他识字, 二十四岁考取了进士。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相当高的成就, 这是与他爱好读书、勤奋写作分不开的。据说他常常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点滴时间学习或写作。他在编撰《新唐史》、《五代史记》 (即《新五代史》) 时,凡属周、汉以来钟鼎上、碑碣上的刻文, 残缺不全的诗文, 他都悉心搜集整理, 并一一予以考证、研究。他这种严肃认真的治学精神十分可钦。
词义: 残缺不全的古代书籍或文章。编: 将竹简按次穿连起来的皮条。简: 古代用以写字的竹、木片。亦作“断简残编”。
书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空雕虫篆刻, 缀断简残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五回:“断简残编中虽有一二歌诀, 亦不详其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