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模棱两可》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模棱两可》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模棱两可:mó léng liǎng kě

词源:《旧唐书·苏味道传》:“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 若有错误, 必贻咎谴, 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是号为‘苏模棱’。”

词由: 唐初有个苏味道, 小时候就很聪明, 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 做过吏部侍郎。武则天执政的时候,他还担任过宰相。可是这人办事缺乏决断,往往这样也好,那样也行,从来不肯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他以为这样方可不得罪人, 不出错误, 即使错了, 也可以不负责任,以便永远保住个人的名誉地位。他前后任宰相多年, 没有一点改革和创新。他曾对别人说:“处理事情不要决断明确, 不然犯了错误就要负责任。模棱两可, 含含糊糊也就行了。”当时人们因此称他为“苏模棱”。

词义: 含含糊糊, 不明确表态。模棱: 含糊, 不明确。两可: 这样也可以, 那样也可以。

书证: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 他将有不测大祸, 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