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义无反顾》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义无反顾》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义无反顾:yì wú fǎn gù

词源: 汉·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触白刃, 冒流矢,义不反顾, 计不旋踵。”

词由: 西汉时期, 汉武帝刘彻派唐蒙前去修筑通往“夜郎”等小国的“西南夷道”。唐蒙为了修筑“西南夷道”,在巴、蜀二郡带去官兵千人, 征用了大量的民力,并且根据“军兴法”杀了当地的部落酋长。这引起了巴、蜀一带人民的惊恐, 致使常常和当地人民发生冲突。汉武帝获悉这个消息后, 即派司马相如前去批评唐蒙, 并且让司马相如代拟一篇文告——《喻巴蜀檄》 。“文告”中,一方面指责了唐蒙一些违背朝廷旨意的做法, 另一方面强调巴蜀人民要服从汉朝中央政权的统一号令, 要严守边疆; 有了敌情, 要勇于面向刀丛、冒着箭雨, 奋不顾身地冲锋在前, 绝不能退缩和徘徊。

词义: 在道义上只有奋勇向前, 不容徘徊退缩。义: 道义, 应该做的事; 反顾: 向后看。

书证: 华而实《汉衣冠》二:“朱成功身受大明的厚恩,只有一死图报,义无反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