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罚不当罪》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罚不当罪:fá bù dàng zuì
词源: 《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 能不称官, 赏不当功, 罚不当罪, 不祥莫大焉。”
词由: 战国后期赵国有个荀况, 后世又称荀卿或孙卿。荀况曾在齐国的稷下讲学, 三任“祭酒”。后至楚, 任兰陵令, 也曾到过秦国。晚年与弟子从事著述, 现存《荀子》三十二篇。《荀子》一书, 批判地吸收了战国时期各家流派的进步观点,建立了唯物主义体系,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封建统治的要求。他在《正论》篇中, 提出了当官的条件及赏罚的标准。他认为: 当官的必须具备当官的德行和才能, 赏罚必须按功罪慎重衡量。否则, 将会招致极大的祸患。
词义: 惩处与罪恶不相符。惩治或过轻或过重。当: 相抵当。
书证: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谁个惩办要严, 谁个处罚从轻, 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罚不当罪的极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