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说“不”是一种能力。尽管“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也很容易,但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要通过说“不”表达自己的拒绝之意,说“不”就成为高难度的事情,会让孩子抓狂。难道一味地接受他人的意见,满足他人的要求,就会有好人缘吗?当然不是。事实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成为老好人,从来不拒绝他人,渐渐地,他的好就会变成理所当然的,对维护人际关系并无益处。孩子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想尊重自己的内心,就要学会拒绝,这样才能经营好人际关系,让自己变得更加快乐。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和成人都不会拒绝,不能从容地对他人说“不”。他们对于他人总是过于友善,甚至因为不懂得拒绝而让自己陷入病态之中。不可否认的是,人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一个人哪怕再怎么委曲求全改变自己,也无法迎合所有人,更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赏识。而在此过程中,他们却委屈了自己,不能坦然说出自己的心声。为了避免孩子遭遇这样的窘境,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拒绝,教会孩子不管是对于父母,还是对于同学等,都要勇敢地拒绝,尊重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学会说“不”。
豆豆4岁了,读幼儿园小班。原本,豆豆在家里接受父母和长辈无微不至的照顾,生活得无忧无虑,不管是吃的喝的还是玩的,只要家里有的东西都属于豆豆,所以豆豆从未有过和其他孩子分享东西或者抢夺东西的经历。然而,进入幼儿园之后,豆豆不能继续待在家里享受父母精心的照顾了,这才暴露出性格上的弱点,那就是不懂得拒绝。
一天中午吃饭时,正好有豆豆最爱吃的糖醋排骨,为此豆豆很开心。然而,豆豆的同桌奇奇也特别爱吃糖醋排骨,为此,平日在家中霸道惯了的奇奇直接把勺子伸进豆豆的碗里,把豆豆的糖醋排骨抢走了。豆豆很委屈,吃饭的时候闷闷不乐,然而她却敢怒不敢言,最终饭也没吃完。当老师问豆豆为何没把饭吃完时,豆豆才“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奇奇把我的糖醋排骨抢走了。”这个时候,奇奇已经把碗里的饭菜吃得底朝天了,老师问豆豆:“豆豆,你要拒绝奇奇啊,现在他已经把糖醋排骨吃完了,老师再给你去食堂要几块,好不好?”豆豆眼含着泪花点点头,老师从食堂要回来糖醋排骨,对豆豆说:“豆豆,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拒绝,知道吗?奇奇不能抢你的糖醋排骨,你要保护好自己的糖醋排骨,好不好?”然而,老师的鼓励收效甚微,后来老师发现豆豆非常被动,即使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抢了,也忍气吞声。后来,老师特意把这个情况反馈给豆豆的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在家里也经常教豆豆拒绝,勇敢说“不”。
大多数不善于拒绝他人的孩子,内心都是胆怯的,他们害怕拒绝不能生效,所以总是委曲求全,忍气吞声。曾经有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那些不懂得拒绝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被父母多次否定和限制过,可以说,他们不但行为受到约束和禁锢,思想也受到约束和禁锢,这样一来,他们总是以“不许”限制自己,渐渐地对于“不”就有了很高的敏感性。由此一来,当面对需要拒绝他人的情况时,他们也在潜意识里避免说“不”,以此避免再次给自己的内心带来伤害。
如果孩子不敢说“不”、不敢拒绝是家庭成长环境导致的,父母就要渐渐放松对孩子的过度管教,给予孩子更加适度的成长空间。父母要记住,孩子虽然因为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也许在最初降临人世时需要父母的照顾,然而随着渐渐成长,他们越来越要求自信和独立,也更加需要广阔的成长空间。父母唯有学会放手,才能给孩子最适宜的爱。
还有些孩子不善于拒绝,完全是因为善良,他们害怕拒绝会伤害他人,所以不惜委屈接受他人的请求来伤害自己。不得不说,这种在人际交往中委曲求全的方式是不能长远的,只是权宜之计。没有人能委屈自己一辈子,而且过度的宽容和友善还会导致他人更加变本加厉,提出非分的请求,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拒绝,以此教会孩子给人际交往设定合理的阈值,从而维持人际交往良性发展,健康循环。总而言之,孩子唯有学会拒绝,维持好人际交往的平衡,才能让自己和他人都收获快乐。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