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越是高人越谦和》人生国学智慧全集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越是高人越谦和

南先生说:“道在平常日用间。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绝对是平常的,最高明的东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这样,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极点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也说过:‘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极点时是非常平实的。”

越是高人,越谦虚。越是超越了平凡的人,越觉得自己平凡。所以,南先生又说:“真是大成就的人,绝对的谦和,谦和到非常平实,什么都没有。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着相了,说得好听是着相了,不好听是着魔了。”

孔子做过鲁国的司寇(司法部长),后来周游列国,虽很辛苦,但打交道的都是国君一流人物。后来专门教书,有学生三千,七十二贤人,虽然寂寞清苦,但在当时已经算是很有影响的人物,所以他极受尊重,尤其是他的学生们,把他比作日月来崇拜。

但孔子自己,并不自以为了不得,他说:“有十户人家的小村镇,就有像我孔丘这样的人,只是他们不像我这样好学罢了。”又说:“有人说我是圣人和仁者,孔丘岂敢当,我不过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书匠。”

孔子自己谦虚,也教导学生谦虚谨慎。学生中,子路性格直率,过于鲁莽,很多时候也表现得不够谦虚。对此,孔子常常批评或教训他。

有一次,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闲坐,孔子说:“你们平时总是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假如有人知道了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甚至还赶上荒年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只需用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不以为然地微笑了一下,然后正色道:“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子路说话却一点不谦让,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还有一次,孔子带着几个学生到庙里去祭祀,刚进庙门,就看见座位上放着一个引人注目的盛酒的祭器。学生们看了觉得新奇,纷纷提出疑问。孔子没有回答,却问寺庙里的人:“请问您,这是什么器具啊?”

守庙的人一见这人谦虚有礼,也恭敬地说:“夫子,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呀!”

孔子仔细端详着祭器,然后对学生们说:“你们看,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当它装一半水时,就变正了,而装满水呢?它就会倾覆。”

学生们听了,都睁大眼睛,觉得不可思议似的。孔子问大家:“你们有点不相信吗?咱们放些水进去试试吧!”

果然,当往器里倒了一半水时,那器具果然就正了。孔子立刻对他们说:“看见了吧,这不是正了吗?”

大家点点头。他又让学生继续倒水,装满。结果,水满,器就倾倒了。

孔子赶忙告诉他们:“倾倒是因为水满所致啊!”

可是,直率的子路发问:“难道没法子让它不倾倒吗?”

孔子语重心长地说:“世上最聪明的人,就应持重而谨慎,以保持自己的聪明;功誉天下的人,应当用谦虚保持他的功劳;勇敢无双的人,应当用谨慎保持他的本领……这就是说要用谦退的办法来减少自满。”

学生们听了,频频点头,深以为然。这就是孔子教育学生骄傲自满,水满则溢的道理。

佛的伟大,也在于他极谦虚而平凡。南先生一次在说佛法时,说:“佛的境界谦退到极点,他要度尽了一切的众生,而心胸中没有丝毫教化人、度人之念。所以,佛同其他宗教解释的教主是不同的,佛没有权威性,非常平凡,很平实,只说你的成就是你的努力。”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为什么那么重视谦虚?就是因为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成长进步。这也是中国人的涵养,与外国文化是大异其趣的。这种涵养说明了我们的修养,是明白了天地宇宙大道和人情世故后深刻的认识,绝非西方那种直接的文化所能比的。但是,曾几何时,国人离谦虚越来越远,甚至不懂得谦虚。所以,我们看到,社会上宣传和炒作之风盛行,对商品宣传,把自我也当成商品宣传,往往有言过其实,夸大其词之嫌,真是贻笑大方。其实,你如果真有本事,不必那么着急费劲地宣传,不必担心没人了解你,不必担心没有出头之日。那种过分的宣传,反而适得其反,让人生嫌厌和拒绝心理。是聪明人不为的。纵使是毛遂自荐,也当讲究方法和智慧,有充分把握时,才能有此当仁不让的积极争取,否则,越争取越得不到,越不争反而越能得到机会。这是中国人的哲学和智慧。直到如今,中国的文化和人情世故都是如此,所以,盲目学西方那套东西,来夸大宣传自己,是不明智的行为。

从另一方面,中国人正是以其浓厚的文化和涵养才引起世人关注和尊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曾以其修养和智慧征服了外国人。

一次,伦敦举行中国名画展。组委会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监督选取博物院的名画,蔡先生与林语堂都参与其事。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自认是中国通,在巡行观览时口若悬河,滔滔不已。为了向人表示自己的内行,他向蔡先生说:“这张宋画,绢色不错”,“那张徽宗鹅,无疑是真品”,然后,又说到墨色、印章,等等,似乎他真是一个中国通,对中国绘画和文化有浓厚的了解。

而蔡先生呢,他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只是客气地低声说:“是的,是的。”一脸平淡冷静的样子。

就这样,过了一会儿,伯希和似乎若有所悟,突然闭口不言了,而且脸上表情十分不自然,面有惧色。大概他从蔡元培的表情和举止上,感觉到自己的卖弄是多么幼稚和可笑吧,而且看蔡等人的样子,更是胸有成竹,他不免担心自己的话,恐怕已经说错了什么吧,说不定出了丑还不知道呢!所以,他很快不说话了。

这就是蔡元培先生君子之风的谦谦修养,也是他为人处世的涵养和人格魅力。后来,语堂先生在回忆时感叹地说:“这是中国人的涵养,反映外国人卖弄的一幅绝妙图画。”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之深厚。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