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察势·崔浩乘凉,边将引火
北魏南藩诸将上表报告说:“宋文帝刘义隆严整军队,有侵犯我黄河以南领地的意思,请求发兵三万,在其发动进攻之前给予打击,而且要把黄河以北边界流民先行剿灭,使其没有可作向导之人,以防患未然,如此,才足以挫其侵略锐气,使他不敢贸然深入我境。”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无不赞成这个意见,独司徒崔浩说:“这个办法不可从。去年,我大破蠕蠕(对柔然之蔑称),尚未动用全国军马,南边刘宋朝廷震惧不已,时时害怕我轻骑突然杀至,这才使得他们卧不安席,之所以调集军队虚张声势,实乃是为防备我军南向,绝不敢先攻我惹来祸患。”他还分析道:“我军欲南征,此时亦非最好季节。这时候正值盛夏,南方潮湿闷热,水多、泽多、疾疫多,非行师之时。从作战敌我形势看,刘宋军严而有备,必坚城固守。我若发军攻城,则粮食补给困难;而分兵征讨,又难以对付强敌。假设他们真的敢首先攻我,我可待其劳倦,秋凉马肥之际,到处有新收之粮,我完全能借敌之粮补充军需,从容地攻击之,此才是必胜的万全之计。”拓跋焘听从了崔浩的建议,然而,南镇诸将又向朝廷告急说宋军已打过来,称自己兵少,请调幽州(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以南戍兵协助防守,并打造船只,严阵以待。群臣闻说,十分赞同,拓跋焘也打算派五千骑兵,并派东晋皇族司马氏去诱降边民。崔浩当即劝阻道:“此非上策。若对方听说幽州以南精锐全部向南进伐,又大造舟船于前,轻骑隐伏于后,并推出司马氏好像欲诛除僭立的刘氏,必然举国惊骇,因害怕覆灭,必然将精锐全调至北境以备我,重兵压境,给我形成压力。他们一旦了解到我军有声无实,而自己军马结集停当,就会将计就计,攻我黄河沿线领地,大肆凌暴,我守将必无力抵御。而且,若对方有见机行事的高人,善设谋略,趁机深入我境,见我国内空虚,生变不难,定会大举进攻。因此,我认为想以武力吓唬刘氏,徒招其速至,非致敌之良计也,此所谓张虚声而招实害也!”他还从天时、地利、人事等多方面陈述自己的意见,得出的结论是:“三事无一成,自守犹不安,哪能先发而去攻人呢?彼听我虚声必严阵以待,而我又必然承彼严而作相应的布置,增加自己的负担。”拓跋焘不能违众意,根据大多数人意见,调兵驻扎南境。果不出崔浩所料,这样一来,刘宋军对魏南境的侵扰更加严重,加派重兵驻守边关与魏对峙。(《魏书·崔浩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