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问路·张璁溜须得势
正德十六年(1521),明武宗朱厚照(即正德皇帝)驾崩,无嗣。遗诏让他兄弟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继位后想尊封自己的父母,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极力阻止。因而引起历史上有名的“大礼仪之争”。朱厚熜推崇其父亲为“兴献皇帝”,母亲为“兴献皇后”,三次廷议,结果三次都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当时小小的观政进士张璁,感到嘉靖皇帝朱厚熜可能是下决心要推崇他的父母,现在正是投其所好的机会,赶紧上疏。疏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吹捧朱厚熜要推崇父母是大孝,鼓励支持朱厚熜。朱厚熜当时正与大臣们僵持不下,得到张璁的支持,自然十分高兴,说,此论一出,就可成全我父子了。发下手敕说:“你们看,张璁的奏章才是遵古训,据古礼,你们怎么能阻止我呢?”要大臣们再议。张璁看到自己的上疏得到世宗的赞扬,便于这年十月,又呈上《大礼议问》,除了用问答形式猛烈批驳杨廷和等人的观点外,还挑拨朱厚熜说:定大礼是皇上的事,大臣们有什么资格干预呢?皇上您独断就行。这样一来,就迫使大臣们在大礼仪问题上不得不做些让步。由于张璁之议实在太不得人心,被逐出京师,到南京任刑部主事。世宗(即嘉靖皇帝)也没办法。张璁被逐到南京后,由于摸准了世宗的真实思想,所以不甘失败,便联络南京刑部尚书桂萼、兵部尚书席书等人日夜谋划,等待时机。嘉靖三年(1524),朝中重臣也就是原来反对世宗尊封父母的杨廷和、毛登等人相继去职,桂萼便乘机上书,请皇上上考献皇。本来已渐渐平息的大礼仪也被挑起,世宗把张璁、桂萼等人调到北京,张璁为翰林院学士,唆使世宗对反对他尊亲的大臣严厉打击。于是,翰林院一百八十多人被杖打,其中十七人被当场打死。嘉靖三年(1524)七月,世宗最终在张璁等人支持下如愿以偿,正式封尊皇考恭穆献皇帝,张璁则一步步高升,终于位极人臣,成为首辅大学士。(《明史·张璁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