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待逸:曹真攻蜀》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以劳待逸: 曹真攻蜀》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大司马曹真认为:“蜀汉多次入侵,请下命由斜谷出兵讨伐,各将领分几路同时并进,可以大胜。”明帝听从了曹真的建议,颁布诏书命大将军司马懿逆汉水由西城进军,与曹真在汉中汇合,其他将领有的由子午谷、有的由武威进军入蜀。司空陈群劝谏说:“太祖以前到阳平攻打张鲁,大量收集豆麦以增加军粮供给,张鲁没有攻下而粮食已经缺乏。如今既然缺乏粮食,而且斜谷地势险阻,无论进退,都有困难。转运粮食肯定会被抄袭截击,如果多留士兵据守险要之处,便会使战士受损失,不可不深思熟虑!”曹叡听从了陈群的建议。曹真再次上书,要从子午谷进攻汉中,陈群又陈述不便行事的理由,并谈到军事费用的预算情况。曹叡下诏把陈群的议论交给曹真参考,曹真却据此诏书随即出动。

汉丞相诸葛亮听说魏军来到,驻扎在成固、赤坂等待魏军。让李严率领二万人赶往汉中,上表请让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统帅军队掌管接应之事。

正值大雨不停,连降三十多天,栈道断绝,太尉华歆上书说:“陛下圣道正处在像成康之治一样的盛世,希望先专心于国家的文治,把征伐作为以后的事情。主持国家的人以民众为基础,民众以衣食为根本。如能使中原没有饥饿寒冷的苦难,百姓没有与国家离心离德,那么吴、蜀二贼的矛盾,可以坐待其爆发!”曹叡答道:“敌人凭借高山大川,太祖和世祖前世劳苦,还没有平定,朕岂敢自己吹嘘,说一定消灭敌人呢?将领们以为,不一一进取,二贼不可能自行败亡,因此用兵以窥测敌人的破绽。如果天时还没有到来,周武王还师,就是前车之鉴,朕不会忘记历史的鉴戒。”

少府杨阜上书说:“从前周武王渡黄河伐纣,一条白鱼跃入舟中,君臣脸色大变,行军得到吉祥的瑞兆,还要那么害怕,何况面对真正的灾异而能不战栗吗?而今吴、蜀没有平定,而上天屡次降下灾变,各路大军刚刚进发,便遇天降大雨之灾、积沙乱石阻塞山路,已经有不少日子。转运军用物资的劳累,肩挑背负的辛苦,耗费已经很多,如果供应接续不上,一定事与愿违。《左传》上说: ‘看到便利就进,知道困难就退,是用兵的良法。’白白地让大军在山谷之间受困,进没有什么可以掠取,退又不可能,不是帝王之师的做法。”

散骑常侍王肃上书说:“从前的书上有这样的话:‘从千里之外供给粮食,士兵就会面有饥色,依靠就近拾柴做饭,军队就会经常吃不饱。’这是说在平地行军的情况,又何况是深入峻岭,靠开凿山路前进,所费劳力与平地行军相比,一定相差百倍。现在又加上霖雨不断,山道崎岖,又陡又滑,兵众拥挤而不能施展,粮食远在外地难以接续,实在是行军的大忌。听说曹真发兵已过了一个月,而行军才到子午谷的半路,修路的劳动,战士全都参加,让敌人独得以逸待劳,这是兵家所禁忌的。拿古代来说,就是周武王伐纣,出了关而又退回;拿近代而论,就是武帝、文帝征伐孙权,到了长江而不渡,难道不是所谓的顺天知时,随时变通的先例吗?百姓知道圣明的君主因为雨水造成艰难的缘故,休兵息鼓,以后遇有机会,就会因此而拼力效用,那就是所谓的乐意冒险,民忘其死的了。”王肃是王朗的儿子。

九月,下诏命曹真班师。

因粮于敌,取敌侮亡,是用兵韬略的重要原则,曹真一意孤行不顾众议,不待时机,千里运粮,以劳御逸,违背兵法。曹叡倾听群谏,正确决策,下诏班师,可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