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
清朝抗法英雄、军事谋略人物。字省三,1836年生于安徽合肥大潜山麓一个农民家庭。他上私塾时无心诵读先贤圣语。十二、三岁时读了一些占侯、堪舆一类的杂书,尤其喜好治兵家言。19世纪50年代,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刘铭传身处乱世,先是加入当地贩买私盐的团伙,接着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1856年,纠集起几百名贫苦青壮,当上了结寨自保的武装头目,成为对付太平军和捻军的一股团练武装。1859年9月,太平军攻打合肥的长城镇、官亭,他奉命率部“协剿”太平军,将太平军击退。后被安徽巡抚福济褒奖为千总,赏五品顶戴。还先后进攻上海外围和苏南的太平军。由于他打仗不怕死,深得李鸿章的赏识,由游击、副将擢升至记名提督。1864年12月,刘铭传奉命参加剿捻战争。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血腥战争中,刘铭传的“铭军”已扩编为1.2万余人,分步、骑、炮诸兵种,全部装备了洋枪洋炮,成为清军中一支十分凶悍的武装。19世纪70—80年代,中国的边疆危机日益加深。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军在陆路步步进逼中国边境,海上则派舰队企图攻占福建和台湾海口。这时,清廷再次起用刘铭传,让他负责台湾防务、他赴台后,立即着手重新组织海岸防御部署,加强防御力量,以阻止敌舰突入。8月3日,法舰4艘载海军陆战队近千人抵近基隆海口,企图占领基隆及附近煤矿。法舰队发炮猛轰各岸防炮台,守军则奋起还击,并命中敌舰两艘。8月23日,法军在马尾海战中获胜,遂派舰队增援进攻台湾敌军。这时,刘铭传在台湾的处境日益艰难,但他仍决心孤军抗敌。在刘铭传率部的英勇抵抗下,法军占领台湾的图谋始终未能得逞。中法战争结束后,刘铭传认为台湾是东南7省的门户,需要认真加强防务。原则是,以澎湖为前沿,台北为重点,依靠近代化的武器和工事,建立独立的防御体系。为此,他先后做了四件大事:兴办军器局和军械所,兴筑新式炮台,加强澎湖防务和整顿台湾军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