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
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著名政治谋略家。字佛貍。聪明能干,豁达大度,被授于相国加大将军官衔,管理政事。16岁时,拓跋焘即位。429年,由于鲜卑族的一支柔然军多次侵袭北魏领地,拓跋焘当机立断说:“刘宋自顾不暇,北犯不可能有多大威胁。即使能来,如果不先把柔然消灭,就会腹背受敌。我已决定征伐柔然!”这次出敌不意的打击,使柔然大败。此后北方疆域基本安定。大夏国同拓跋部有世仇。426年,拓跋焘分两路举兵攻夏,他乘夏的重兵与北魏的将士在长安相持而京城统万虚空的机会,亲率三万轻骑,小道兼程,向夏京进发。群臣劝阻,拓跋焘胸有成竹地说:“我明白用兵之道,攻城为下;不到万不得已不采用。可是现在如果等准备了攻城器具,步、骑一道前往,敌人闻知,心因害怕而加固防守。若进攻而不能及时拿下,粮食吃尽,士兵疲劳,周围又没有可以掠取补充的,也决非上策。若率领轻骑疾速兵临统万,敌人原先估计有步军,而只见我轻骑来到,必然丧失警惕,掉以轻心。再用装扮成羸弱不堪的骑兵去引诱敌人,只要敌人能出城作战,就一定能擒伏他们。因我们的将士远离家乡,退有黄河之险,可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将士们必将势无反顾,奋力拼搏;若攻城,那才是我们的力量所不足的。”依计而行,并趁风沙扑面,转到敌军两翼,率军奋力拼杀,不顾伤重,最后大败夏军。439年,拓跋焘探知北凉虚实,率军亲征,特健见北魏大军压境,自缚前来请罪,拓跋焘一面给他们松了绑,并授官爵,一面攻取都城姑臧,将凉州居民三万多家,迁徒到京都平城。至此,完成北方中国统一。同时拓跋焘坚持使鲜卑族文化纳入中原先进的汉文化发展的轨道,信用汉人士族崔浩,制定朝庭礼仪,颁发策诏和谋划军国大计。他还十分注意从敌对营垒中搜罗汉族士人,如张渊、徐辩。拓跋焘还多次下诏各州郡官员,礼贤下士,延请汉族有识之士为北魏政权服务。在他的坚持与倡导下,一大批通晓经义、文章冠世的儒林名流,纷纷来到平城。随着北魏入主中原,统一北方,拓跋焘以他政治家的机敏,下诏司徒崔浩改定律令,多次修订,加速北魏政权的汉化、封建化。他还兴办学校、开馆授经。由于拓跋焘的显赫功业及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汉化和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