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赵恒皇后刘娥:美貌多才君依赖,他人之子强行占
提起中国历史上执政的女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武则天,或者是吕后、萧太后、慈禧太后。然而,在宋朝初期,也有这么一位皇后垂帘听政、执掌天下,她就是宋真宗的皇后刘娥。
刘娥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她功绩赫赫,常与吕后、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是太原人氏,生于公元968年。刘娥的家族世代为官,她的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她的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因此,刘家曾举家迁至成都华阳。
相传,刘娥出生之时,她的母亲庞氏梦到明月入怀,醒来后便生下一女,因此取名为刘娥。刘娥刚出生不久,她的父亲刘通就奉命出征,谁知竟在战场上牺牲了。刘通没有儿子,家道因此中落,刘娥的母亲庞氏只好带着襁褓中的刘娥寄居娘家。
或许是因为庞家家穷,或许是因为庞家不喜这个寄居在此的外孙女,或许是因为刘通生前没有财产,总之,身为刺史千金的刘娥没有过上千金小姐的生活,反而学会了一手击鼗的谋生技艺。更可怜的是,刘娥刚刚长成,年仅十三四岁,就被庞家嫁给了一个名叫龚美的青年银匠。
龚美带着刘娥外出谋生,结果,在京城开封的生意不好,过不下去了,就计划将刘娥卖掉。恰在这时,有人给龚美介绍了一个工作,去襄王府做工。这里的襄王就是未来的宋真宗赵恒。赵恒正好想要纳个美丽女子做侍妾,一见到刘娥,就看中了她。龚美为了银钱,谎称自己是刘娥的表哥。如此,刘娥成了赵恒的姬妾。
据宋史记载,刘娥与赵恒初会的时候不过15岁,正是豆蔻年华、青春貌美的时候,再加上刘娥聪明伶俐,因此,刘娥越发得到赵恒的宠爱,二人如胶似漆。但是,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很是看不起刘娥,认为她出身低贱,勾引赵恒,于是秦国夫人就去劝赵恒赶走刘娥。但是,赵恒不同意,秦国夫人没有办法,就将这件事情上报给宋太宗。宋太宗听后大怒,下旨将刘娥逐出京城,封赵恒为韩王,并为17岁的赵恒赐婚。
尽管赵恒迫于皇命把刘娥送出了王府,但是,赵恒实在不想舍弃刘娥,就偷偷将刘娥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的家里。在这期间,二人不时偷偷私会,如此过了15年。
刘娥居住在张耆家中的时候,虽然锦衣玉食,有人照料,但是赵恒的工作很繁忙,不能经常来看她,于是她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成了一名才华出众的女子。
公元997年,59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传位于太子赵恒。赵恒做了皇帝后,也没有忘记刘娥,将她接到了宫中,封为“美人”。刘娥并没有年老色衰的恐慌,尽管宫中新人不断,但她在宫中的地位却不断上升。
后来,赵恒的第二任皇后郭氏也因病去世了,整个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刘娥了。因为刘娥生性聪慧,对家国大事也颇具见解,常常陪伴赵恒批阅奏章,且与赵恒相识于少年时期,二人感情甚笃,于是,真宗赵恒有意立刘娥为后。但是,赵恒也知道刘娥的出身是个问题。而且,刘娥也没有一男半女,这些都是大臣们不同意的理由。
恰巧,赵恒在此时看上了刘娥身边的一个侍女李氏。李氏受到赵恒宠爱,很快就怀有身孕,并于1010年生下了一个儿子,他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聪明的刘皇后知道孩子对于一个后宫女人的重要性,而且,她当时已经40岁了,也不太可能会有孩子了,于是早在李氏怀孕之际,就与赵恒商议好了此事。早在孩子出生前三个月,赵恒就对外宣布刘娥怀孕,同时册封刘娥为修仪。等到李氏产子后,就将此子抱给刘娥抚养。皇子虽然名义上是刘娥的儿子,但是,刘娥已经40多岁了,精力不如从前,就没有亲自抚养这个孩子,而是交给情同姐妹的杨婕妤来抚养。
这个时候,刘娥已经“生子”,赵恒便诏告群臣,欲立其为后。但是,群臣不是傻子,谁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仍然表示反对。赵恒在罢免了提反对意见的官员赵安仁之后,又给百官加官晋爵,答应册后礼仪一应从简,这才成功将刘娥立为皇后。这一年,刘娥44岁。
赵恒之所以非要立刘娥为后,是因为刘娥不像其他妃嫔一样只知道争宠,她熟知政事,经常襄助赵恒办理政事,因此,赵恒根本离不开她。1020年,赵恒病重,不能理政,就直接下诏说:“此后由皇太子赵祯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
1022年春,赵恒病逝,留下遗诏让太子赵祯即位,却命皇后刘氏“权取”军国重事。这时候,小皇帝赵祯才11岁,所以说,实际上赵恒是让刘娥处理政务的。之后,刘娥除掉了想独揽大权的丁谓及其党羽,正式垂帘听政,开始和仁宗赵祯一起听政决事。
刘娥听政后,自知出身卑微,便大力抬高母家,一直追尊加封祖宗。虽然刘娥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她号令严明,赏罚有度,非常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等人都得到了重用。
随着刘娥掌权的时间长了,她就不愿将执政之权交还给仁宗。但是,刘娥也没有想像武则天一样自立为帝。在1033年的太庙大典上,刘娥自觉命已不久,便身着天子衮冕去祭祀了太庙。此后,刘娥将政权还给了儿子仁宗。
1033年,刘娥病逝,享年65岁。宋仁宗赵祯追谥刘娥为“庄献明肃皇后”,后改为“章献明肃皇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