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生平简介,拉斐尔历史评价,拉斐尔怎么死的?
拉斐尔·桑齐奥(RaphaelSaati,1483—152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美术家和建筑家。文艺复兴运动在其全盛时期(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上半叶)的光辉代表之一。他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三人,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1483年4月6日,拉斐尔生于意大利中部高原的名城乌尔比诺一个较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名叫乔凡尼·桑齐奥,是一个画家,也是一个画纹章的匠人,喜作诗文,在当地享有小名气。乌尔比诺城当时是一个小公国的都城,当权者是圭杜巴里多·蒙台菲特多公爵,他的父亲是这位公爵的御用画家之一。拉斐尔的幼年是不幸的,1491年,当他年仅8岁时,母亲就去世了;1494年,他又失去亲爱的父亲。公爵夫人伊丽莎伯·冈查加出于同情,收养了他。
关于拉斐尔童年时代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留下的记载很少。据拉斐尔同时代的画家、传记作家瓦萨里说,拉斐尔的父亲从小就教他绘画,使他成为父亲的一个得力助手。另外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拉斐尔幼年从他父亲结交的一批画家朋友那儿,也得到了许多教益。总之,拉斐尔在童年时代,已经具有了素描的技巧和使用画笔的能力。
1496年,29岁的画家提摩泰·德拉·斐提从波罗格那回到家乡乌尔比诺。同年,拉斐尔就进入这位同乡画家斐提的画坊学习。1499年,拉斐尔画了一幅充满魅力的约一尺左右的屏画《骑士之梦》。这是目前所知拉斐尔最早的作品之一。
1500年,拉斐尔到中部意大利另一个文化城市佩鲁贾,进入意大利安布里亚画派的画家皮特罗·培鲁基诺的画坊继续学习绘画。培鲁基诺是乌尔比诺美术学校的主要画家,他的作品大半充满柔和、宁静、明朗的牧歌式情调,喜用金黄透明的暖色调,讲究构图的平衡和谐。拉斐尔跟随培鲁基诺四年,不但在研磨颜料、调配油彩、放大草图、素描构图等绘画技术上,受到了进一步的严格训练,而且,吸收了老师的一些特点,熟谙地掌握了老师的全部绘画技巧。拉斐尔善于学习,并表现出很强的模仿能力,他的习作跟老师的作品之间居然达到真假难分的程度,以致瓦萨里钦佩地说:“如果他的名字没有写在画上,那么没有人会相相信这是拉斐尔的作品,而会认为是皮特罗的。”
这一时期拉斐尔所画的画中,最著名的是大型祭台画《圣母的婚礼》,描绘的是圣母玛丽亚在教堂前和约瑟结婚的情景。据基督教圣经传说,他俩的婚姻是上天注定的,在一群按习俗手拿树枝的求婚者中,只有约瑟的树枝一端开了花,于是主教就把玛丽亚嫁给约瑟了。拉斐尔的这幅画是一件极成功的作品,无论在表现技巧方面还是在人物形象的柔和优美方面,都更加完善。尤其是他画的圣母形象,已经显示出拉斐尔艺术的女性趣味,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这一时期,整个意大利动荡不宁,政治混乱,一些封建领主和政治野心家勾结外国王室,相互争权夺利。野心勃勃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一心想吞并乌尔比诺和中部意大利,这迫使继承已故的蒙台菲特多公爵的小公爵基独巴尔多时常逃亡避难。小公爵在流亡中常和拉斐尔联系,俩人因此成了朋友。1503年,亚历山大六世死后,小公爵又回到了自己的领地,拉斐尔就成了公爵府上受欢迎的常客。在那里,拉斐尔一方面再次受到贵族风尚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接触到了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潮。这两方面对拉斐尔艺术风格的正式形成和思想发展都起了作用。
1504年夏天,拉斐尔第一次来到佛罗伦萨。1504年末,他再次到佛罗伦萨,一直居住到1508年。他到佛罗伦萨的目的,是要向当代最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们学习,研究他们的作品,吸取他们的精华,进一步提高绘画技艺。正如瓦萨里所说,拉斐尔“认识到在成为大师之前,他必须再做一次学生”。
拉斐尔在佛罗伦萨刻苦学习,吸收各种营养。他专心致志地学习解剖学、数学、透视等知识,研究和临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马萨乔、巴托罗美奥、多纳泰罗等名家的作品,尤其注重学习达·芬奇完善和谐的构图原则。他非常推崇达·芬奇,认为达·芬奇创造的人物形象比任何其他大师都更伟大。现在收藏在佛罗伦萨、伦敦、牛津大学等处的大量习作草图,清楚地反映出了拉斐尔在佛罗伦萨认真艰苦学习的情况。他吸取了佛罗伦萨艺术大师们的现实主义传统和绘画技艺,加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进行细致地概括综合,从而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上的秀美、优雅和通俗的风格。对于拉斐尔的这种特点,米开朗基罗曾指出,拉斐尔是“得益于自然的少,得益于研究的多”。这真是精辟之见。
拉斐尔的大多数作品是塑造圣母形象的。在整个中世纪,由于神学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影响,宗教画中的圣母形象,都被画得神秘朦胧,苍白消瘦,僵硬呆板,给人以阴冷威严的感觉。但是人文主义兴起以后,人们开始歌颂大自然的美好,歌颂人间的美好,从神学蒙昧主义、禁欲主义的束缚下冲决出来。拉斐尔在人文主义的思想影响下,也以追求理想的人间美作为他毕生的艺术宗旨。他从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地位、维护人的尊严、强调人的感情的立场出发,赋予了圣母形象以新的、世俗的仪态。在他的笔下,圣母玛利亚成了一个人世间的妇女,她年轻、美丽、丰润、健康,眉目间洋溢着母亲的慈爱和幸福;年幼的耶稣被画成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圣母和耶稣在一起,完全被描绘成一个世俗的普通家庭的生活情景,充满着温暖、亲切的感情,而不再象是一个“神圣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许多画家创作过具有新的风格的圣母,但是没有哪一个如拉斐尔那样,达到如此高超的程度,创造出如此众多而各有人间的鲜明特色的圣母形象。拉斐尔的圣母画反映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和美好的世俗生活的心愿,充分显示出他的绘画艺术所具有的世俗性和人民性。他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一样,通过这样的艺术形象对人文主义的传播作出了历史贡献。
1508年夏秋之间,拉斐尔离开佛罗伦萨去罗马。因为拉斐尔的同乡先辈、正在建造梵蒂冈教皇宫的建筑家布拉曼特把他推荐给了教皇优里乌斯二世,邀请他前往罗马,担任梵蒂冈宫一系列大规模的壁画装饰工作。也有研究者认为,是米开朗基罗把他介绍给教皇的。但有一点可肯定,当时拉斐尔的艺术才华已闻名遐迩,作为一个卓越的青年画家的拉斐尔已获得时人普遍的赞誉。
年方25岁的拉斐尔,活泼俊美,到处受到欢迎。他一到罗马,优里乌斯二世就召见了他,先要他创作总题为“教会政府的成立和巩固”,歌颂教会荣誉的签字大厅的四幅壁画。
优里乌斯二世是个好大喜功、专横的教皇,他把米开朗基罗、布拉曼特等许多艺术大师召请到罗马,象其他教皇一样,目的是要磨灭文艺复兴大师们的进取精神,让这些艺术家成为教会和教皇的奴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大批有作为的艺术家都不能逃脱这种命运,拉斐尔也是这样。
拉斐尔在签字大厅的天花板上画了四个象征性的人物:“神学”、“诗学”、“法学”和“哲学”。在天花板下面相应的墙上,画了四幅大壁画。“神学”的下面画了名为《教义争论》的壁画,描绘了神的三位一体、一些使徒和为教义而争论不休的教会领袖们的形象;“诗学”下面画的是围绕着文艺之神阿波罗的几位缪司女神以及荷马、
但丁等古今大诗人,名为《帕那苏斯山》(此山传说是阿波罗神的住处);“法学”下面画了三个象征性的妇女形象以及罗马皇帝查士丁尼颁布《法学汇纂》和教皇格利哥里制订教会法规的场面。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最成功的是“哲学”下面的壁画《雅典学派》。
《雅典学派》这幅画以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创办雅典学院为题材,细致生动地描绘了许多古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宗教家聚集在一间宏伟的古典式大厅里,展开热烈讨论的戏剧性场面。画面的中央,衬着明亮光辉的天空背景,雕像般庄严地站立着边走边议论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左边是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正在同一组人交谈;左下边是以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主的一组人;还有阿拉伯学者阿威罗伊。右边画着天文学家托勒密、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古代波斯教创立者琐罗亚斯德等人;拉斐尔还把自己和朋友孛多玛、布拉曼特的形象画在上面。在广大的空间里,众多的人物或站、或依、或靠、或躺、或蹲、或沉思、或争辩、或书写、或议论,情态各异,神采不同,个性鲜明,个个呼之欲出。整个画面上,三道拱门与建筑物的拱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造成一种层次分明而又深远开阔的透视效果,一眼望去,给人以深沉、雄伟、庄严的感觉。画中的50多个人物虽未形成对称,却仍巧妙地和谐平衡。这幅壁画反映了人类孜孜不倦地探索科学真理的刻苦精神和人文主义者对科学文化繁荣的向往,也是一首人类智慧胜利的赞歌。
签字大厅的壁画是拉斐尔艺术创作的顶峰,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使他以优美娴熟的绘画技巧和高超的构图形式而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第一流的艺术大师。在这些壁画中,拉斐尔把自己原有的秀美优雅的风格和宏伟的纪念性构图特点融合起来了,因此,比他前期的作品有力深刻得多了。同时,可以看出,米开朗基罗雄健壮丽的西斯廷壁画和其他大师的作品给了他很大启发,在罗马进一步感受到的人文主义思想也对他起了积极作用。
1511年,拉斐尔完成了签字大厅的壁画后,得到了优里乌斯二世和罗马上层贵族的宠信。深感满意的优里乌斯二世叫他立即开始进行另外几个大厅的绘画装饰。
1512年,他完成了“赫里奥多罗”这幅画。画题是说罗马俗吏赫里奥多罗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私自闯进耶路撒冷城的神殿,企图盗窃神器和宝物。教皇为了驱逐这个俗吏,正从远处注视他的行动。这幅画是根据优里乌斯二世的意旨画的,表达了他恢复教会权力的政治意图。由于这幅画拉斐尔更成了意大利所有艺术家中最幸运的时代宠儿。
1513年,新教皇利奥十世继位后,教皇和贵族勋爵,向拉斐尔发出各种各样的约会和订件,使他穷于应付。拉斐尔只得招收大量门徒,让他们帮他绘画,他只是起草图和作最后的润饰。这不仅妨碍了他独立完成构思的作品,而且直接影响了他的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常常促使他匆匆创作一些不够完美的作品。
1514年,建筑家布拉曼特去世,利奥十世委任拉斐尔作圣彼得教堂的建筑总监,并负责整个罗马城的古迹保存和发掘工作。拉斐尔深入研究建筑学,提出了许多创见;他雄心勃勃,曾想重新恢复富丽堂皇的古罗马城市的原貌。但这是他力所不能及的繁重任务。身为教皇的美术事务总管理人,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他要亲自安排布置盛大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游行,要为教皇收集各种珍贵的物品和画像,要为教廷作装饰用的挂毯勾描草图等。这一切,使拉斐尔在一生的最后五年中,日益忙于事务而荒疏了艺术,逐渐脱离现实生活而受到贵族文化和情趣的腐蚀,同时,繁重的工作也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在罗马期间所画的最著名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也是最能显示拉斐尔思想的代表性作品。这是幅祭台画,是为一个以西斯廷教皇为名的教堂作的。画中间,富于女性温柔和优美、带着母亲慈爱表情的圣母玛利亚抱着小耶稣踏着飘浮的云朵正在徐徐而下,纯洁端庄,宛如一个平民妇女;她身边是低头下视半跪着的年轻女圣徒巴尔巴拉,表现得崇敬而恭顺;女圣徒对面是穿着锦袍的教皇西克斯特,虽在表示欢迎却显得虚伪;下面是两个前来迎接的天真活泼的小天使。整幅画线条、用色圆润典雅,构图、形象完美协调。这幅画,通过圣母把爱子献给人类的宗教传说,歌颂了为理想而不惜牺牲自己最宝贵的一切的献身精神,充分反映了拉斐尔的人文主义理想。
1520年初春,由于拉斐尔长期劳累过度,身体虚弱,不幸得了恶性感冒,因高烧不退,于4月6日他生日那天,突然逝世。令人惋惜的是,他只活了短短的37年。临终时,他正在画最后的一幅杰作《基督变容图》,这幅画后来由他的门徒罗曼诺和平尼继续完成。
拉斐尔是一个多产的艺术大师,短促的一生创作了近300幅作品。他融合了意大利两个世纪以来绘画艺术发展的精华,独创了自己秀美优雅通俗的风格,并把绘画艺术推进到新的高峰,因此被誉为“画圣”。有人把达·芬奇的艺术比作是深深的海洋,把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比喻为险峻的高山,而把拉斐尔的绘画看成是广阔展开的明朗的原野,这正形象地说明了三位艺术巨匠不同的艺术特点。拉斐尔的绘画确实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典型。
恩格斯在《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当举例证明人类劳动的双手能达到怎样高度完善的程度和产生如何神奇的力量时,首先就提到了“拉斐尔的绘画”。事实上,这也是恩格斯对他的绘画艺术的高度赞赏。当然,应该看到,拉斐尔的绘画比起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来,欠缺深刻的个性表现和强烈的思想性,还渗透着一种贵族化的因素。这显然同人文主义者的弱点、拉斐尔所处的环境、地位以及受到的各种影响有关。但尽管有这些不足之处,拉斐尔的绘画还是表达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他们对于生活和斗争的美好理想,具有值得肯定的进步意义。他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光辉代表之一,仍然是当之无愧的。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若转载本篇文章,请保留本文出处与链接。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