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李适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德宗李适  张仁玺

唐德宗(742——805),名适,是代宗长子,母为睿真皇后沈氏。李适即位前,曾受封为奉节郡王。代宗即位,时史朝义据东都,便任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讨叛军,进封鲁王,雍王。宝应元年 (762),因讨平安史叛军有功而兼尚书令。广德二年 (764),被立为太子。大历十四年(779),代宗死,李适即帝位。时年38岁。

德宗即位之初,对前朝的许多弊政进行了改革。他下令禁止岁贡。过生日,将各地送来的礼品一律退回。节度使李正己、田悦各献细绢3百匹,德宗命送交国库,以充赋税之入。生活方面也注意节俭,出宫女1百多人,停梨园使及伶官3百人,留者皆归太常。禁止官吏经商。对贪污受贿者严加惩办。当时有个宦官叫邵光烈,奉德宗之命到淮西送旌节,节度使李希烈送给他7百匹细绢,德宗知道后,这个宦官受到了杖60和配流的惩处。

德宗即位任用崔祐甫和杨炎为相,在杨炎的主持下对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废除租庸调制,推行了 “两税法”。

唐初的赋税,分租、庸、调三项,这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按丁征收赋税的办法。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栗2石,叫作租。又随乡土所产,每年交纳绢2丈、绵3两,或交纳布2.5丈、麻3斤,叫作调。此外,每丁每年要服徭役20天,如果不服徭役,每天折绢3尺或布3.75尺。叫作庸。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农民纷纷逃亡,沦为地主的佃户,这种按丁征收租庸调的办法便日益行不通了,唐政府不得不另谋出路。原来唐初实行租庸调法时,还有地税和户税,作为租庸调法的补充税收。地税是按亩征收。税额最初为征栗2升,后来渐次增加。户税是按户等征收钱币。户等根据资产划分,初时分为3等,其后增为9等。以后租庸调法既行不通,唐政府即不断加强对地税和户税的征收。地税和户税到唐玄宗后期,已占了唐朝税收的很大部分。建中元年 (780),德宗认为杨炎提出的“两税法”切实可行,即下令推广。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税。不分主户 (本地土着户)、客户 (外来户),一律以现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纳税。放弃按丁征税的办法,改为按照资产和田亩征税,即根据资产定出户等,确定应纳户税税额; 根据田亩多少,征收地税。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也要负担赋税,按照收入的三十分之一纳税后(后来改为十分之一)。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夏税不过六月,秋税不过十一月。两税之名即由此而来。唐朝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的需要,量出制入,定出全国总税额,分配各地征收。因而,全国没有一致的税率。

实行两税法,扩大了纳税面,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纳税的人多了,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两税法按照资产和田亩征税,与租庸调法按丁征税相比,是比较合理的,有其进步性。

两税法虽有其积极意义,但以德宗为首的统治者并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在推行两税法时,德宗曾告诫官吏,除两税外,不得逾额妄索,多取一钱,便是枉法。实际情况是,从两税法推行的第二年起,德宗就接连宣布加征茶、竹、漆、木税,加征房屋税、交易税,市场交易,四取其一,结果逼得长安罢市,商民拦舆于途,向宰相哭诉请愿。商业税提高,官盐加价,这仍不够,又宣布 “借商令”,即向富商强借国债,许以以后归还。京都官吏,遂借机敲诈搜刮,致使许多人家被抢劫一空,含冤自杀。长安如此,地方尤烈,通津要道均设税卡,层层盘剥,甚至还有征死人税的。

贞元三年(787),是收成较好的一年,米一斗跌价至150文,粟每斗80文,朝廷下诏和籴,即官府按市价收买。一天,德宗到新店地方狩猎,入居民赵光奇家,问: 百姓快乐么? 赵光奇答: 不乐。德宗说,今年丰收,为什么不乐? 答: 诏令无信。先前说两税以外一切科目都废除,现在各种杂税比正税还多。后来又说和籴,实际是强夺,民众何曾见过一文钱。起初说所籴粟麦送到附近地点就行,现在令送到西京行营,一走就是几百里,车坏马死,得闹破产。民众愁苦到如此,有什么可乐。也常常有诏书说从优抚恤,无非是一纸空文! 想来皇帝住在深宫里,不知道这些实情。赵光奇代表千百万民众作出正义的斥责,唐德宗听后无话可答,只好免赵光奇家的赋役,算是敷衍了事。他免一家的赋役,再不问别的事情,因为根本不想改正弊病。

德宗即位之后,对边事亦有措画。当初,泾州马璘死,以其部下行军司马段秀实代之。风翔李抱玉卒,以朱泚兼陇右节度,知河西泽潞行营。杨炎为相后,想在原州筑城,先下令给泾原节度使段秀实,要他进行筹备。段秀实对此有不同意见,指出:“安边却敌,应从长计议,现正是农忙季节,尤不可马上大兴土功。” 杨炎对段秀实的回答非常不满,就把他召到京师任司农卿。又遣河中尹李怀光督造新城,并兼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移军原州。而以四镇北庭留后刘文喜为别驾。李怀光素来严酷,泾原军士,闻名生畏。于是人心浮动,各有异言。刘文喜乘机煽风点火,策动叛乱。他上了一道表文,只说是请还原官,万一段秀实难再来,应任朱泚为帅。德宗为避免事变,就答应了刘文喜的要求,用朱泚代替李怀光为帅。刘文喜不受诏,想效法河北诸镇故例,自为节度使。于是德宗知刘文喜反心已定,乃下诏令朱泚、李怀光发兵进讨。久攻不克,当时天下大旱,群臣多请罢兵。德宗不听,说:“微孽不除,何以令天下?”刘文喜派他的部将刘海宾入奏,刘海宾请求德宗再次满足刘文喜的要求,赐给他旌节,等刘文喜懈怠之后,自己一定杀了他。德宗坚定地说: “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尔能立效固善,吾节不可得也。”下令继续进攻。刘文喜向叶蕃求援,吐蕃不肯发兵,他盘踞的城池,经不起两军围攻,城中内乱,刘海宾等共杀刘文喜,献首乞降。泾原始平,但原州新城也终未筑成。

德宗即位时,朝廷内的党争十分激烈。杨炎和刘晏之相争,即其突出的表现。原来,凡度支出纳事宜,令吏部尚书刘晏兼辖,并授刘晏为左仆射。刘晏有才能,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微妙,历任转运盐铁租庸等使。他认为,理财以养民为先,户口滋多,赋税自广。在诸道各置知院官,每历旬日,必令地方官详报雨雪丰歉情况。又推出常平盐法,撤除界限,裁省冗官,在产盐区置官收盐,由官运输,如果市场上盐绝商贵,亦由官方接济,官得余利,民不乏盐。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连年用兵,饷糈浩繁,人民耗敝。但在刘晏主持下,得以酌盈剂虚,不虑困乏。刘晏本人生活很节俭,平居办案甚勤,遇有大小案牍,立即裁决,绝不稽留。是唐朝最有名的理财家。

杨炎是代宗时宰相元载的余党,代宗杀元载,刘晏曾参与密谋。当时,元载被杀,杨炎也被贬为远州司马。后来杨炎取得了德宗的信任,独任大权,他想利用自己的地位替元载和自己报仇,谋害刘晏。他对德宗说:“尚书省为国政大本,任职宜专,不应兼及诸使。”于是德宗就把刘晏所兼各使职权,尽行撤销。当德宗为太子时,代宗尝宠独孤妃,妃生一子李迥,曾封韩王。宦官刘清潭等,密请立妃为后,且屡言迥有异征,当为太子。事尚未成,独孤已逝,这事即不了了之。杨炎欲陷害刘晏,一日竟入内殿,对德宗叩首流涕道:“陛下靠的是宗社神灵,才免遭贼臣谗间,当初内臣想除掉陛下的奸谋,是刘晏策划的。现在陛下已经正位,刘晏尚依然在朝,臣不能不指出正凶,乞请严究。”德宗对这件事本已忘怀了,突被杨炎提及,不觉忿气填胸。竟相信了杨炎对刘晏的诬陷,想立即逮捕刘晏。崔祐甫从旁劝解,朱泚也上表营救。但德宗终是不听,竟诬刘晏其他罪名,贬为忠州刺史。杨炎必置刘晏于死地,特擢私党庾准为荆南节度使,嘱咐他想法构陷刘晏。庾准就上书说刘晏心怀怨望,要叛乱。杨炎又请德宗速正明刑,德宗就派宦官到忠州下诏赐令自尽,将刘晏缢死。刘晏无罪被杀,大家都为他喊冤。

割据淄青镇 (治青州,山东青州) 的李正己接连上表请问杀刘晏的原因,德宗无话可对,陷于窘境。对此,杨炎不免心虚,密遣私人到各镇去,为自己辩白,说刘晏的被杀是德宗决定的,与自己无关。德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非常憎恶杨炎,就起用卢杞为宰相,准备杀杨炎。

卢杞非常阴险狡猾,是李林甫、元载后的又一个着名奸相。他掌握着德宗猜忌刻薄的性格,顺着这个性格去伤害群臣。害人的伎俩,比杨炎更阴险。他知道德宗的心思,乐得投井下石,上任不久,就给杨炎罗织了好多罪名。结果,德宗把杨炎贬为崖州司马,还没走到贬所,就被德宗派去的人在半路上杀死了。

建中二年,成德镇节度使(治恒州,今河北正定)李宝臣死。李宝臣曾和李正己、田承嗣等议定,要在本镇确立传子制。大历十四年 (779),田承嗣死了后,田悦继位,李宝臣要求朝廷加以任命,承认田悦的继承权。得到了代宗的允许。现在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继位,请朝廷认可。德宗想革除旧弊,坚决回绝了李惟岳的要求。田悦替李惟岳代请,也不得允许。于是,田悦、李正己、李惟岳联合起来,为争取传子制,出兵与朝廷作战。德宗调京西1万2千人守关东,又任命李怀光兼朔方节度使,大发各路兵讨伐叛军。这是一次带有决定性意义的大战争,如果朝廷胜利了,割据势力将大为削弱。可是德宗并没有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用兵计划,也不设统兵元帅,诸将由朝廷亲自指挥。结果,接连失败,战争规模越来越大。

建中二年(778),田悦进攻邢州 (今河北邢台县)和临伾县 (今河北永年县西)。唐将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将李晟大破田悦军,田悦夜遁,退屯洹水县 (今河北大名西南),淄青军在东,成德军在西,首尾相接,互相呼应。唐将唐朝臣大破魏博、淄青军于徐州,江、淮漕运又通。建中三年,马燧、李抱真、李晟又大破田悦军,田悦只带领残兵败将1千多人逃回魏州,守城自保。淄青镇李正己死,他儿子李纳袭位,继续与朝廷为敌,结果,被唐军打败,逃回濮州 (今山东鄄城县),唐德宗令卢龙节度使朱滔攻成德李惟岳军,李惟岳大败,逃回恒州。李惟岳部将王武俊杀李惟岳,投降朝廷。但这一时的胜利,并不能改变割据者的野心,也不能改变分裂已久的形势。这一战争还没有结束,立即又发生了又一次战争。

德宗任命成德降将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王武俊为恒、冀二州都团练使。分给朱滔德、棣 (今山东惠民东南) 二州。这个措施,目的是分散旧成德镇的力量。王武俊自以为功劳最大,地位反比张孝忠低,不肯接受朝命。朱滔要得深州而未得到,心怀不满,于是仍在深州驻兵,拒绝将深州交给康日知。王武俊、朱滔反叛,并与田悦、李纳联合,叛军的声势又振。朱滔遣人密约朱泚同反,这件事被马燧知道后报告了德宗。朱泚当时镇守凤翔,德宗把他召回长安,派宦官监视。马燧等攻魏州,朱滔、王武俊救魏州,德宗命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前往助战。李怀光击破朱滔军,王武俊又击败李怀光军,唐政府军被迫撤至魏县(在魏州城西)。唐军与叛军出现了相持的局面。不久,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朱滔为盟主。诸王约定相互支援,以求永保其占据的土地。朱滔等向淮西节度使 (驻蔡州,今河南汝南) 李希烈劝进,李希烈接受推戴,先自称天下都元帅。李希烈的军队四处掠夺,其小股军队一直打到洛阳附近,战事从河北一直蔓延到河南。

建中四年,李希烈围襄城(今河南襄城)。德宗命宣武军节度使李勉率将兵1万人救襄城,并亲派3千人助战。李勉上奏德宗说,李希烈的精兵都在襄城,而李希烈驻在许州 (今河南许昌),许州兵力空虚,使两部救兵袭许州,襄城围自解,据此,李勉并作了兵力部署。德宗认为违反诏书,派宦官去斥责李勉。两部救兵离许州数十里,奉诏狼狈退回。许州守兵追击,唐军大败,死伤过半。李勉分兵4千助守东都,被李希烈截断后路,不得退回。这都是德宗亲自指挥失误的结果。宣武军本来是对抗李希烈叛军的主要力量,从此不振。襄城愈益危急,德宗抽调关内诸镇兵救襄城,结果又爆发了泾原之变。

建中四年十月,德宗发泾原之兵,东救襄城。泾原兵5千被调路过京师,士兵们冒雨前来,冻馁交迫,到了京师,满以为能得到厚赐,遣归家属,没想到当时的京兆尹王翊奉敕犒师,只给他们粗饭菜羹,此外,一点赏物也没有。士兵们非常愤怒,声称琼林、大盈两库 (皇帝私库) 积金帛无数,应该拿来大家分。哗变的士兵攻入京城。德宗一听大事不妙,急率少数家属仓皇出走,随从只有宦官窦文场、霍仙鸣所率宦官约1百人,慌乱之中,德宗连御玺都忘记带,还是王贵妃记着,取来放在衣服里才带了出去。有人提醒德宗说: “朱泚曾是泾原军帅,因弟弟朱滔叛乱,被召到京师,心常怏怏不乐,今乱兵入京,若奉他为主,势必难制,不如把他召来一块走。” 德宗只顾逃命,忙摇首道: “来不及了,还是赶程要紧。”路上遇到郭曙、令狐建二人,率所部约5百人随行。唐德宗在这些人保护下,逃到奉天县 (今陕西乾县)。过了几天,左金吾大将军浑瑊来到奉天。唐朝的一部分官员也陆续来到。浑瑊是郭子仪部下的大将,一向有威望。大历十四年(779),德宗解除了郭子仪的兵权,将其所管军州分为三个节度使,浑瑊是三节度使之一。当年,由于德宗的猜忌,又把浑瑊内调为左金吾大将军,使其失去兵权。他是朝中的名将,由于他的到来,人心才安定下来。附近诸镇援兵入城,德宗便命浑瑊统率。

这时,京师中的朱泚,已被叛兵拥立为主。诸镇救襄城兵,有些还没有出潼关,也叛变回西京,投顺朱泚。不久,朱泚便自称大秦皇帝,唐百官大都做了秦官,只有司农聊段秀实等少数官员不和朱泚同流合污,并准备诛杀朱泚,结果,事情败露,段秀实等反被杀害。朱泚立朱滔为皇太弟,与河北诸叛镇遥相呼应。

德宗派人到魏县行营告急,李怀光率朔方军回救奉天,李晟也沿路收兵来救,马燧等各归本镇,李抱真仍留河北,这一行动是唐朝的转机,浑瑊坚守危城,使这个转机能够实现。

朱泚决心攻克奉天城,亲自督战,用全力围攻1个月,仍不能攻克。这时,城中的粮食都用光了,德宗自己也只能吃些野菜和粗米,皇帝如此,兵士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浑瑊每日泣谕将士,晓以大义,众虽饥寒交迫,尚无变志。不久李怀光率兵5万来到长安附近,李晟率兵万余也赶到,其余各路援军也分别到达。朱泚集中兵力作最后一次进攻,浑瑊率守兵力战,朱泚大败,李怀光又击败朱泚别军,朱泚率兵退守长安。

奉天围解,群臣皆贺,军官贾隐林对德宗说: 陛下性太急,不能容人,如果这个性格不改,虽然朱泚败亡,忧患还是会来的。不久,果然又发生了祸乱。

李怀光性粗暴,从魏县来,一路上说卢杞等人奸邪,应该诛杀。卢杞知道后,便对德宗进言道: “叛军还占据长安,必无守志,李怀光千里来援,锐气正盛,何不令他急攻长安,乘胜平贼呢?”德宗竟也相信卢杞的话,急下令要李怀光速收复长安。李怀光自以为有大功,但竟连皇帝也见不上一面,不觉懊怅道: “我远来赴难,咫尺不见天子,可见是贼臣卢杞等从中排挤了。”于是接连上表揭发卢杞等的罪恶。那德宗正宠眷着卢杞,不忍加斥。这时,朝臣们也议论纷纭,斥责卢杞。兴元元年 (784),德宗被迫将卢杞贬为南方远州司马,但答应以后再起用他。李怀光逼走卢杞后,仍屯兵咸阳,并与朱泚通谋,准备帮助朱泚再次进攻奉天。德宗知道后,仓皇离开奉天,避往汉中。李怀光反叛,唐朝形势进一步恶化。幸亏李晟的正确指挥,才挽救了危局。

时李晟率孤军守东渭桥 (在长安东北50里),夹在朱泚、李怀光两强敌中间,处境极为危险。他用忠义激励将士,在困境中保持锐气。驻邠宁、奉天、昭应 (今陕西临潼县)、蓝田的唐军,都愿接受他的指挥,军威大振。李怀光被迫逃往河中,其士兵或投降唐军,或路上逃散,势力大大削弱了。

在李怀光逼走卢杞,将要叛变时,唐德宗派人去吐蕃求救兵,允许割安西、北庭地给吐蕃。这二镇一直在抗击吐蕃,德宗竟私自割让,可见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他是不顾得大唐江山了。他请吐蕃兵来帮助平叛,看起来是不相信唐将帅有克敌的力量,实际上是怕将帅立大功后力量太大不好对付。他命浑瑊率诸军自汉中出击,吐蕃兵2万来会。浑瑊击败朱泚兵,进驻奉天,与李晟东西相应。吐蕃兵大掠武功县,又受朱泚厚赂,全军退去。唐德宗想用吐蕃兵取长安,听说吐蕃兵退兵,非常忧愁。大臣陆贽劝他要相信将帅,用吐蕃有害无益,现在退去,正是好事。陆贽又劝他不要: “决策于九重之中 (宫中),定计于千里之外。”反对他干涉前线将士的指挥权。这样德宗才勉强让晟等自主兵权。

兴元元年,李晟召集诸将商议进取长安的办法,诸将请先取外城,占据坊市,然后北攻宫阙。李晟分析道:“坊市狭隘,贼若伏兵格斗,不仅扰害居民,而且对我军也不利。不如自苑北进兵,直捣中坚,腹心一溃,贼必败亡,那时宫阙不残,坊市无扰。”诸将齐声称善。不几天,李晟率兵攻入了长安城,朱泚败走,奔往泾州 (今甘肃泾川),沿途部众尽散,只剩下骑兵数百人。当走到彭原 (今甘肃庆阳) 时,朱泚被部下刺死。

兴元元年七月,流亡10个月的德宗又回到了长安。

德宗回到长安后,吐蕃来求安西、北庭两镇。德宗想召还安西四镇留后郭昕和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割两镇给吐蕃。为什么德宗这样不惜国土去和好吐蕃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仇视回纥。原来,当初代宗即位后,一心要攻取洛阳。消灭史朝义,任命长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同时派人向回纥请援兵。回纥登里可汗,亲自率军来内地,目的在掠夺财物。登里可汗轻视唐朝,强迫李适行拜舞礼,随从唐臣力争,回纥鞭打这些力争者,最后说只因李适年幼无知,免其行礼。后来李适即位,是为德宗,就一味痛恨回纥对自己的无礼,因此一直主张和吐蕃和好,来对付回纥。大臣李泌对德宗说,两镇将士尽忠竭力,为国家固守疆土近20年,如果割弃,他们将来从吐蕃入侵,怨恨朝廷,如报私仇,一定很凶狠。其他大臣也都赞成李泌的看法。德宗见众心难违,才没有一意孤行。这样两镇才得以保存下来。

德宗本来就猜忌功臣,返回长安后,其猜忌之心更不可抑制。吐蕃入寇,多次被李晟击败。吐蕃认为,要取得唐国,必须去掉唐良将李晟、马燧、浑瑊三人。贞元二年,吐蕃派后2万到风翔城下,声称:李晟叫我们来,为什么不出来犒赏。第二天便退去了。这是十分拙劣的离间计,德宗却信以为真,怀疑李晟。张延赏乘机毁谤李晟。李晟因受到怀疑,心中不平,昼夜哭泣,请求出家为僧,德宗不许。贞元三年,吐蕃派人向马燧求和,马燧对李晟有嫌怨,附和当时已为宰相的张延赏,力主讲和。德宗乃以和吐蕃为借口,削去了李晟的兵权。又令浑瑊为会盟使,前去会盟。临行时,德宗要他 “推诚” 对待吐蕃。浑瑊到平凉结盟,吐蕃伏兵四起,杀唐官兵,浑瑊夺马逃回。吐蕃原想捉住浑瑊,让马燧因和议之事难成,然后进攻长安。事后,马燧虽未被治罪,但已被德宗憎恶,失去副元帅、河东节度使等职。德宗的怀疑功臣、相信吐蕃,几乎招来一场战争。

李晟遭猜忌,被解除兵权,这件事对武将们打击很大,宰相张延赏辞职,承担议和吐蕃的责任,但君臣相疑,内外分解的状况仍无法消除。德宗任命李泌为宰相后,才使局面稍稍稳定。

李泌已经历玄、肃、代三朝,对昏君的心理已经摸得够清楚了,因此能够诱导德宗做一些好的事情,使得有些祸乱受到阻止,李泌上任后,与德宗约定,要德宗不要害功臣。他说,李晟、马燧有大功于国,你万一害他们,内自宿卫,外至方镇,那个不愤怒,恐怕中外叛变,大乱立刻就要到来。你诚心对待他们,他们自然也就放心,国家有事,他们出去征战,无事在朝内任职,不是很好吗? 君臣不猜忌,天下就无事了。

由于李泌说理透彻,态度和顺,又办了许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得到了德宗的器重。在这个基础上,李泌提出了北和回纥、南通云南(南诏国),西结大食、天竺,以困吐蕃的计划。开始德宗坚决反对结好回纥,经李泌反复开导,才决定与回纥和亲。贞元四年,回纥可汗得唐许婚,非常喜悦,愿为唐牵制吐蕃。次年,李泌病死。德宗继续执行他制定的计划。贞元九年,南诏国也脱离吐蕃,与唐恢复亲善关系。这样,唐与吐蕃形势大变,从此,吐蕃势力削弱,不能为害于唐,唐朝的政局稍稍稳定。唐朝免去吐蕃的威胁,到唐宪宗时,又有力量和关东割据势力作战,并取得胜利。

在国内政局比较稳定的形势下,德宗不仅没有做出什么政绩来,其恶政却在发展着。兴元元年(784),德宗使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监左、右神策军。贞元七年(791),神策大将军柏良器招募精壮代替挂名军籍的商贩,监军窦文场认为可疑,就上报德宗,德宗便撤销了柏良器的职务。贞元十二年 (796),德宗任窦文场、霍仙鸣为左、右神策护军中尉。从此宦官便掌握了禁军,宦官掌典禁军成为定制,这对唐后来的政局影响极大。

德宗在奉天之难中倍受穷困,但并没有取得任何有益的教训,独取得贪财的经验。回到长安后,便专心搜刮民财。德宗贪财,地方官便以进奉的名义讨得他的欢心。有的每月进奉,称月进;有的每天进奉,称日进。谁进奉的财物多,谁就会得到更高的官位。这实际上是在鼓励地方官加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而德宗坐地分赃。贞元末年,宫中需要的物品都由德宗委派的宦官到长安市场上直接采办,这些宦官称为宫市使。宫市使手下有白望数百人,专在市场上抢掠货物。每当午时,鼓声咚咚响过,东西两市开板,宦官及手下爪牙便蜂拥而入,他们看好了的东西,只要说声“宫市”,意思就是宫中买了,但价钱多少,无人敢问,常常只付百钱却拿走几千钱的货物。市者常常是货物罄尽,空手而归。这是唐朝建立以后从没有过的贪暴行为。

贞元二十一年 (805),这个对功臣猜忌,对割据者姑息,对财物贪得无厌的德宗皇帝死去了。死后葬崇陵 (今陕西泾阳西北40里的嵯峨山),谥为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