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萼涵
字心芳,号棣轩、君蘅。出身于书香门第。清咸丰年间迁文登万家庄定居。嘉庆十八年 (1813) 拔贡,后考取七品小京官分在刑部,虽身已为朝廷命官,但仍好学不辍,举业从未荒疏,终在嘉庆二十三年 (1818) 中举,二十五年 (1820) 登进士,名列二甲第二十四名,授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二年 (1822) ,散馆被授编修职。累迁光禄寺少卿。因其学识渊博,任职勤勉,加之生性敢言,道光十六年 (1838) 被提升为浙江按察使,转任监察御史。在任期间,因为奏参海阳知县张兆祥贪赃枉法,深得道光帝嘉许。不久担任河南乡试副考官,后又任京畿道监察御史。6任内奏请去除假冒泛滥之弊,皇上准奏,又参奏宛平县唐宗泰草率、不负责任地审案,皇上亦允奏,按律查处。后历任甘肃布政使、云南布政使,在任革除吏弊,减轻徭役,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无论巨细,均能认真处理,减免苛捐杂税,让百姓休养生息。道光二十一年 (1842) 被提升为山西巡抚,时山西洪水成灾,雹情严重,他查明灾情,恳请皇恩抚恤难民百姓,免征当年赋税钱粮。道光二十三年 (1844) 又因夏县等六州县歉收灾情,奏请皇帝恩准,开常平仓放粮,借米谷以资接济。所奏之事多涉及减轻民众疾苦,道光帝皆如所请施行。道光二十五年 (1846) 调任云南巡抚,因镇压农民起义不力,被议革职。翌年,因病告归。道光二十九年(1849)因在山西巡抚任内裁汰交城县贡余皮张陋规案发被奏参,梁萼涵因此案进京听勘,道光帝因萼涵以年老多疾免于追究。咸丰二年 (1852),又因梁萼涵在山西任职期间,与大盐商勾结,乘乱取缔私运盐,私分白银三千万两事发,咸丰皇帝下旨查抄梁家。因京内亲家贾祯 (大学士)秘密派人,连夜赶到梁家,献上炒焦的茶叶1包 (一说外加1包炒米)无语而去。萼涵解其意为 “茶 (查) 炒 (抄) ” ,即连夜将金银古董转移,藏匿。其中部分金银转移到营南陈家一亲属家。事后,其亲属赖账,从此两家断绝往来。梁萼涵去上海躲避。文登营副将郑连登按旨查抄。梁萼涵之二子天天以酒肉款待官兵,又贿赂金银。文登营副将查完上奏: 梁家仅有房屋182间、纹银若干,祠堂供桌上金香炉1个、花亭2座、鱼塘2个,铜币2000仟文。咸丰帝阅毕谓: 多年高官,仅区区财产,何谓贪污! 遂下令撤免原状。此后,梁家大量购地,大兴土木,扩建庄园,遂成为文、荣、威、牟4县最大的官僚地主。咸丰三年 (1853)受皇命办理文登捐输及团练,并买蔡官屯林钟岱在万家的山场,建房近千间,成为当时著名大庄园。萼涵咸丰八年 (1858)卒。
萼涵好书画,曾雇请梓人文登书法家刘樾蓊、刘樾蒨墨宝刻于巡抚节署,刊印行世,所刻字帖至今尚可得见。萼涵生二子,长子理森,字嶂岘,一字垠陪,府学生员江苏候补同知。次子瑨森,字隶轩,任刑部主事,著 有《礼记便鲁》两卷。《礼记便鲁》序曰: “子侄辈中有鲁且甚者,计其年岁,读是编,恐犹有所不及,乃简益求简,复于编中择其尤要者,得二万九千一百五十九字,抄录成帙,以其便于鲁者之读,故名曰《便鲁》 。”
梁萼涵刻印的字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