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鹏翰
字六息,号山白。文登大水泊村人。于应第次子,自幼读书,早岁入县学。顺治三年 (1646) 开科,本是甲科科考之年, 山东亦开乡试, 文登刘䜣、 于鹏翰、鞠鼎隆3人同时中举人。其兄鹏翀,顺治九年 (1652) 中进士。顺治十二年 (1655) 鹏翰与长子于涟同榜登乙未科进士。五年中,一门三进士,在文登只此一家。大水泊村于可讬与于鹏翰同族,论辈分可讬为孙辈,于鹏翰、于涟、于可讬,祖孙三代三名进士,于氏家族,不仅名振胶东,齐鲁大地也赞叹不已。顺治十三年 (1656) ,于鹏翰被吏部任命为江西省临江府峡江县知县。时值兵革之际,军马络绎不绝,南方尚有清未收复之府县。鹏翰初到任,见百姓受兵火之苦,自己捐资招募壮夫,雇用船只,粮草应时而备,百姓未受打扰。此时多山寇,啸聚城野,鹏翰采取多种方法又剿又抚,境内悉平。峡江县多年鼠荒,无人上缴皇粮,鹏翰上书申请给予免除。此时按人口缴纳军粮的制度严格,鹏翰不忍以摊派累民,设法分征上缴。后鹏翰又将所乘之马卖掉,给百姓买牛和种子,劝其耕作。在任期间致力于兴学校以端正读书人的风气,立保甲以卫民居。任职两年,峡江境内,百废俱兴,民风日厚,士气日振。父亲去世,离任回家守孝。峡江县百姓绅士,思慕不忘,请祀名宦祠供奉。论曰: 闻侯东海世家,父子兄弟,济美[1]联芳,理学渊源,公实作之。师云: 莅峡虽未及三载,而清风仁政,美不胜书。大清开创之初,何幸得此循良之宰。惜夫天夺之速,未竟其用。名宦俎豆,洵不诬[2]矣。赞曰: 才全德备,学醇治懿[3]。古爱之遗,兴朝之瑞。水悠山岿,长歌谁嗣[4]。子于涟,与父同榜登进士,康熙皇帝对其四代封赠一品,于鹏翰敕封特赠光禄大夫。
【注释】
[1] 济美: 继承祖先或前人的业绩发扬光大。
[2] 洵不诬: 确实不假。
[3] 治懿: 政美。
[4] 嗣: 继承; 接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