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宗岱·散后(选一)》中外哲理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梁宗岱·散后(选一)》中外哲理诗赏析

在生命的路上,

快乐时的脚迹是轻而浮的,

一刹那便模糊了。

只有忧郁时的脚印

却沉重的永远的镌着。

组诗《散后》,见于梁宗岱1924年12月出版的诗集《晚祷》。这里选析的是《散后》中的一首,这首诗对比展现“快乐”与“忧郁”对“生命”的不同影响结果。

缘于社会生活驳杂错综、反覆多变,人的一生便不会处在一种恒定状态,甜酸苦辣诸般滋味,都有机会尝到。所谓人生无常,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笑容也有泪痕。虽说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追求欢乐是人的天性,但在人的一生中,肯定有欢乐愉快的时候,也注定有悲哀忧郁的时候。诗人在此诗第一行即运用比喻,把人的生命过程比作一条道路,道路是供人行走的,上面肯定会留下“脚迹”。人的生命过程若是一条道路,而人的一生又免不了经历欢乐和忧郁诸般情事,那么,欢乐和忧郁便会很自然地在人的生命道路上留下“脚迹”了。这是把“快乐”和“忧郁”两种精神情绪状态拟人化、形象化,使之与第一行诗中的比喻相适应。诗人认为:“欢乐时的脚迹是轻而浮的/一刹那便模糊了/只有忧郁时的脚印/却沉重的永远的镌着。”诗句中包含的显然是作者的人生体验,同时也是人们共同的经验。从人的心理对时间的感觉来看,欢乐的时间似乎过得特别快而忧郁的时间似乎过得特别慢,正是这心理时间的一快一慢,便决定了“快乐”和“忧郁”给人造成的印象有了轻浅和深重的差别。从人对所经历的事件的承受情形看,快乐的事情像蜜,只给人甜的滋味,像轻风像流云,习习地吹过悠悠地飘过,除了快适,并不给人更多地留下来什么;而忧郁的事情就不同了,它更像盐,除了咸味,还有苦涩,若是多了,还能把人的皮肉渍得红肿,留下斑痕;忧郁像乱麻像绳网像长蛇像钝刀像锯齿,扰你缚你缠你,慢吞吞地没完没了地切割你,让人久久摆脱不掉,甚至留下终生的伤疤。“快乐”和“忧郁”对“生命”的不同影响结果,导致人们总是去寻找“快乐”而厌弃“忧郁”。

然而,人毕竟不是浅薄无聊的猴子, 只是一味地闹闹嚷嚷,兴高采烈。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有记忆有思想,并且渴望超越生命的“轻浮”、 “短暂”性,进而执著追求生命的“重量”和“永恒”。人珍视记忆、重视思想,而足资箴戒的记忆和富有价值的思想,多是在忧郁痛苦之中产生的。人在忧郁痛苦之中,方能感受到生命的沉甸甸的重量。这种生命的沉重感觉,也就是生命的“份量”感。让生命获得“份量”,正是主体意识觉醒的人孜孜以求的,因为它使生命摆脱了“浮云柳絮无根蒂”的轻浮盲动状态,赋予生命以价值和意义。为了价值和意义的实现,人进而去奋力追求生命的“永恒”,在“生命的路上”镌下“永远”的“脚印”。

——人必然要寻找“快乐”,但也有必要“回避”快乐。一味追欢逐乐的“生命的路上”,只会印下“轻浮”的“脚迹”,而且很快就模糊、消失了。人在感情的层面厌弃“忧郁”,但在理性的层面,“忧郁”又是不可缺少的。在“生命的路上”,只有“忧郁时的脚印”,才能“沉重而永远的”留下来。

有道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浮浅的“快乐”和深刻的“忧郁”,对生命的影响结果的确是大相径庭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