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蜀道难》咏四川古蜀道诗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李白《蜀道难》咏[四川]·古蜀道的山水名胜诗词赏析

(唐)李白

噫吁嚱①,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②。尔来四万八千岁③,不与秦塞通人烟④。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⑤。地崩山摧壮士死⑥,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⑦。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⑧。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⑨。青泥何盘盘⑩,百步九折萦岩峦(11)!扪参历井仰胁息(12),以手抚膺坐长叹(13)。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14)。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15),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⒃!连峰去天不盈尺⒄,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⒅,砯崖转石万壑雷⒆。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⒇。所守或匪亲(21),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22),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23),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24)!

【题解】

此诗为李白著名歌诗之一。其着力描绘蜀道奇险的山川景象,透露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某些忧虑。前人曾谓其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唐孟棨《本事诗》谓李白初自蜀入京师,贺知章闻其名,访其于旅舍,李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因称李白为谪仙,解身上金龟换酒,与之尽醉,白因此声名著于天下。后世或谓此诗为谏玄宗幸蜀;或谓罪严武治蜀;或谓讽章仇兼琼,皆无据。此诗大概为送人之作,夸写蜀道之难,无其他政治寓意。

【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生平见前山西《太原早秋》诗。

【注释】

①噫吁嚱:惊叹词,蜀地方言。②“蚕丛”两句谓,从蚕丛、鱼凫以来,蜀国开国时间悠久,事迹已经模糊难考。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位国王名。汉扬雄《蜀王本纪》: “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王上至蚕丛,积三万六千岁。”③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岁月悠久,非确切年数。④秦塞:犹言秦地,指今陕西西安一带,塞,山川险阻处。通人烟:谓互相来往。古蜀国与中原不相交通,战国时秦惠王于公元前316年灭蜀,始与蜀地交通。⑤“西当”两句说,当时太白山与峨眉山之间只有飞鸟往还。太白,又名太乙,秦岭主峰,在今陕西眉县南。因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太白山在长安以西,作者立足长安,故云“西当”。鸟道,谓仅能容飞鸟飞过之路,此极言山之高峻。横绝,横渡,跨越。峨眉,四川名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⑥《华阳国志·蜀志》载: “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楚。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⑦天梯:喻高入云霄的道路。石栈:指凿石架木而成的栈道。钩连:衔接。⑧“上有”两句谓蜀道上有能使六龙驾驶的太阳车也只能转回去的高山,下有奔腾汹涌、冲折倒流的河流。六龙,古代神话谓日神御者羲和赶着六条神龙所驾之车,每天从东往西行驶。高标:指蜀道上的高峰。冲波逆折:指激流因岩石阻挡而逆流。回川,回旋的川流。⑨“黄鹤”两句谓山高得连飞鸟、猿猴也难经过它。黄鹤,善于高飞之鸟,即“黄鹄”,古书中鹤、鹄两字常通用。⑩青泥:青泥岭,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古代由秦入蜀之要道,其地“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为青泥岭”(《元和郡县志》)。盘盘:山路纡曲貌。(11)萦岩峦:谓山路像索带一样环绕山岩峰峦。(12)扪参历井:言蜀道上山高近天,竟至伸手可摸“参”宿,抬脚跨过“井”宿。扪,摸;历,跨越。参、井,星宿名。按古代天文学分野学说,参是蜀地的分野,井是秦地的分野。胁息:屏息,不敢出气。(13)抚膺:抚摸胸脯。(14)巉岩:山势峻险。(15)号古木:在古树上悲鸣,(16)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暮春始叫,夜啼达旦,其声悲凄,似叫“不如归去”。据说此鸟为古代蜀王杜宇死后魂魄所化。一说杜宇禅位出奔,蜀人思念,故觉此鸟鸣声悲切。(17)凋朱颜:闻者听之而大惊失色。(17)去天不盈尺:离天不足一尺。一作“入烟几千尺”。(18)飞湍瀑流:飞溅的激流瀑布。喧豗(hui):瀑布急流的喧闹声。(19)砯(peng):水击岩石之声,此用作动词,撞击之意。(20)“剑阁”三句说剑阁形势险要,易守难攻。西晋张载《剑阁铭》: “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非亲勿居。”剑阁,指剑门山、剑门关,今四川剑阁县城北大剑山、小剑山之间有剑道和关隘。郦道元《水经注·漾水》: “小剑戍北,西去大剑三十里,连山险绝,故谓之剑阁也。”(21)匪:同“非”。亲:一作“人”。(22)吮血:吸血。(23)锦城:即成都。成都以产蜀锦著名,蜀汉置锦官督造,在少城驻兵,因称少城为“锦官城”,简称锦城,后泛指成都为“锦城”。(24)咨嗟:叹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