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锡文《大淖纪事》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谢锡文

短篇小说。作者汪曾祺。发表于《北京文学》1981年第4期。小说采用散文化笔法,生动如画地描绘了大淖的风光、乡俗、民风民情。写了淖西住的锡匠,淖东住的挑夫。锡匠都是“兴化帮”,除了做锡器,还要练武艺。他们互相扶持,互通有无,不抢生意,也很讲义气。挑夫则世代相传靠肩吃饭。“姑娘媳妇也能挑”。她们个个生得颀长俊俏,很爱修饰。受得辛苦,挑得起重担,而且性格泼辣,百无禁忌。这里的风俗与街里穿长衣念过“子曰”的人完全不同。他们的婚嫁极少明媒正娶,媳妇多是自己跑来的,姑娘一般是自己找人。男女之间相好,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情愿。锡匠铺里有个聪明漂亮、一表人才的小锡匠,叫十一子,他时常来淖头做活。挑夫行中有个如花似玉、心灵手巧的女儿家,叫巧云,她守着半瘫的爹过活。爹曾是个能干的挑夫,却不愿女儿挑扁担,于是巧云学会了织网打席。巧云家门前有一片柳荫,巧云织席,十一子化锡,正好做伴。他俩彼此倾心。可就在俩人默默相恋的时候,巧云被保安队的刘号长凌辱了。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和十一子之间纯真的感情,巧云的心只属于十一子一个人。于是他们默许终身,悄悄幽会。事情传到刘号长耳朵里,他大施淫威,把十一子打得半死。十一子死不告饶,他觉得为了爱情“我值”。为了严惩刘号长,锡匠们“顶香请愿”,迫使县里将他驱逐出境。为给十一子养伤,也为一家三口的生计,巧云找出了爹用过的扁担萝筐。她从一个姑娘变成了一个很能干的小媳妇。作品通篇没有严谨的布局,只是款款写来,看似散漫无章,实则错落有致。作品立意恬淡,用笔舒缓,工于意境。写人叙事不动声色,却在颇具生活气息的氛围中,极为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作品笔调深沉而淡泊,具有独特的韵味。小说获1981年全国优秀小说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