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春秋繁露》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春秋繁露》是汉代儒学的重要著作,17卷。它是董仲舒的部分论文,由后人编辑成书的。宋人程大昌、朱熹、陈振孙等认为它是伪书。其理由是:辞义浅薄;以《繁露》篇名作全书名;《太平寰宇记》、《通典》引《繁露》之文,今本无有。楼大防、黄震和近人金德建力反此说。楼据罗氏兰台本详细考证,证实程说不能成立,后人皆同意楼说。本书在北宋时,即有刻本流传。《崇文总目》说:“其书卷82篇,义引宏博,非出近世。”南宋开禧三年(1207)胡仲方得罗氏兰堂本为37篇,又得82篇本,后经胡榘校刻,即成为现存最早的17卷版本。此后刻印的《春秋繁露》大致都出于这一版本。现存最早《春秋繁露》的版本,是南宋嘉定四年(1121)江右计台刻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校注本的书较多,如惠栋、纪昀、卢文弨、凌曙等,最详赡的是清人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

董仲舒(前170~前104),广川(今河北景县)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潜心话《春秋》,下帷讲授,3年不窥园。曾任景帝博士。武帝即位,他在《举贤良对策》中,阐述了以“天”为核心的哲学和社会政治、伦理观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所采纳。后免官家居,胡廷有大事,仍常派人向他请教。他的著作很多,保留下来的,已由后人集为《董子文集》。《春秋繁露》发挥《春秋》之旨,多主公羊之学,杂阴阳五行之说。其论虽本于《春秋》,然其内容大部分与《春秋》无关,性质与《尚书大能》、《诗外传》等相近,论述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观点。有关哲学思想的主要篇目有:《楚庄王》、《玉杯》、《十指》、《深察名号》、《重政》、《五行之义》、《五行相胜》、《循天之道》等。它继承和发展了殷周以来的神学天道观,并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提出了一个以“天”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认为天是创造宇宙万物的神。“天者,万物之主,万物非天不生。”(《顺命》)“天”神行使阴阳五行之气,体现它主宰宇宙万物和喜、怒、哀、乐之意志。据此,提出了“天人感应”说。也有人认为《春秋繁露》的哲学体系是“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它的“天”是属自然性的。本书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主要见于《楚庄王》、、《基义》、《制度》、《立元神》、《王道通三》、《天道无二》等篇。它针对西汉中期的社会形势,提出了:“使富者足以学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制度》)的政治理想。它极力推崇君主,把君权说成是神授的:“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深察名号》)君主和“天”神一样,神圣不可侵犯。伦理与人性论思想,主要见于《基义》、《实性》、《阳尊阴卑》、《天地之行》、《竹林》、《五行对》、《仁义法》、《奉本》等篇。提出了“三纲”、“五常”封建伦理思想。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三品,认为大多数人都是“中民之性”,都需要通过帝王对他们进行教化。《春秋繁露》把封建统治神化、伦理化和哲理化,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维护封建统治的神学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为中国封建统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经济等思想发展史中,有较大的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