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夸父逐日》简介|介绍|概况

神话篇名。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题目是后人所加。晋郭璞《山海经注》说:“夸父者,盖神人之名也。其能及日景而倾河渭,岂以走饮哉,寄用于走饮耳。几乎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矣。此以一体为万殊,存亡代谢,寄邓林而遯形。恶得寻其灵化哉!”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云:“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说:“《大荒北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戴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即此一神话之异文。其言‘后土生信、信生夸父’,而《海内经》记‘炎帝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后土’,则夸父者,炎帝之裔也。以义求之,盖古之大人(夸,大;父,男子美称)也。共工之力,能以摧山;‘土伯九约,其角觺觺’(见《楚辞·招魂》,王逸注:土伯,后土之侯伯。);而姜姓之蚩尤,亦‘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御览》卷七八引《龙鱼河图》)。‘齿长二寸’(《述异记》):是炎帝裔属中,颇不乏魁梧奇伟之巨人也。”《山海经·海外北经》还记载着一个“博父国”,有些学者认为“博父”即是“夸父”,其国中皆巨人;所以,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ABC》中认为夸父不仅是人名,也是一种族的名称。上海古籍社《中华活叶文选》:“夸父为了征服灼热的太阳,敢于大胆地追赶它,并闯进了太阳里面去。但他终于牺牲了。他死后,还将他的手杖化为一片树林,给后人蔽阴纳凉。里面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于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积极的幻想。”今人杨公骥《中国文学》说:“在这神话中,寓言式地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看法和理想;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的快;越是走的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神中的巨人,‘地之子’夸父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当时客观上水不足。他不是懒死的,是在追求‘水’(知识和真理)的路途上渴死的。夸父英雄的悲剧结局,正是我们伟大的先人对自己的写照。”这是一则悲壮的神话故事,塑造了一个英雄夸父的形象,反映了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斗争的坚决意志,表现了人们对勇敢、力量和伟大气魄的歌颂,对死后不忘为人民造福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夸父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有献身精神和坚强意志的优秀民族。采用夸张的手法和神奇的描写,展现了夸父的伟大形象,气魄宏大,主题深刻而突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