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生平与主要著作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阮元生平与主要著作

阮元(1764~184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伯元,号芸台,仪征(今属江苏)人。阮元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出生于江苏扬州府城一个以文兼武的世家。他的祖父阮堂武进士出身,官湖南参将。父亲阮承信系国学生,修治《左氏春秋》,为古文大家。乾隆五十四年(1789)25岁的阮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一年后因学识渊博,受高宗赏识,升任少詹事,入值南书房、懋勤殿,迁任詹事。1793年至1795年,提督山东学政,曾数游济南名泉,留下不少赞泉,写有《小沧浪笔谈》,杂记济南掌故风物等;广交山东及寓鲁金石学家,遍访山东金石文物,在毕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对山东乾嘉之际金石学的兴盛贡献颇巨。后历任浙江学政,仁宗嘉庆三年(1798)返京,任户部左侍郎,会试同考官,未几又赴浙江任巡抚,抚浙约10年。在任期间,除吏治军政之外,又延聘浙江文人,编书撰述不辍。嘉庆六年(1801)在杭州建立诂经精舍,聘王昶授辞章,孙星衍授经义,作育英才。以嘉庆十年丧父,服除,任职兵部,又先后出为湖南、浙江巡抚。在浙江巡抚任上,政绩颇多。

嘉庆十九年(1814)至道光六年(1826),历任江西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道光二十九年(1849)卒于扬州康山宅,谥“文达”,享寿86岁。

阮元毕生仕宦通达,但其撰述编纂工作亦未尝稍辍。他学问渊博,在经学、方志、金石学及诗词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尤以音韵训诂之学为长。著书180余种,编著有《皇清经解》《揅经室集》等。值乾嘉文化鼎盛之时,阮元标领文坛数十年,海内尊之为学界泰斗。早岁编集金石书画目录,为《石渠随笔》《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任浙江学政时邀臧庸兄弟、何元锡、陈鳣等学者编《经籍纂诂》116卷,于嘉庆五年(1800)刊行,翌年刊刻清初以降浙江诗人作品为《两浙轩录》40卷。又翌年立诂经精舍,刊《诂经精舍文集》14卷。丧父守制期间,刊《十三经校勘记》,又搜罗《四库全书》未收书,编为《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目录进呈御览。数年后,纂成《畴人传》59卷,为中国历代天文历算家之专门史。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刻宋本《十三经注疏》;创立学海堂期间,刊《学海堂丛刻》。阮氏亦重视修志,所修志书著名者有《浙江通志》《广东通志》《云南通志》《扬州图经》等。其中《扬州图经》以图为经,可称创例。阮元的文集,为《揅经室集》57卷,所作《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均是书学史上的重要著述。

由阮元亲自参与并主持编纂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经籍纂诂》和《皇清经解》三部大书,既反映了当时经学、小学、校勘学领域的成就,也囊括了清代前期经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所以,下面我们将对这三部重要大书做一简要介绍。

《十三经注疏》暨《校勘记》是阮元较早撰写并主持编刻的经书注疏合刻本。我国经书的最早刻版出现于后唐长兴三年(931),至宋代,各种刻本逐渐增多,其中流传较为广泛的当推南宋时期合刻的附有释音注疏的十行本。自此而后,相继有明嘉靖年间用十行本重刻的闽版,万历年间用闽版重刻的监版,崇祯年间用监版重刻的汲古阁毛氏版流传。各本辗转翻刻,讹谬百出。随着清代经学研究的盛行,学术界迫切需要一部比较完善的经书注疏本。在阮元之前,一些著名的学者已经对经书乃至诸子书做过不少考证、校勘、注释的工作,但尚未有总汇十三经注疏的校刻本。有鉴于此,阮元立志汇校群经。嘉庆二十年(1815),阮元出任江西巡抚,在当地官吏和士绅的大力协助下,阮元尽出家藏宋本各经,挑选精通经学、擅长校勘的学者数人,在自己多年来所撰校勘记的基础上,进而广泛搜集汉、唐、宋石经以及宋元以后各版本,再次详加校勘,罗列异同,别白得失,辨证讹误。在广校众本、考文析字的基础上,再由阮元最后加以审定。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纂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217卷,附《孟子音义校勘记》1卷、《释文校勘记》25卷。与此同时,还以宋版为底本,重刊《十三经注疏》416卷,并附录《校勘记》。

《经籍纂诂》是阮元主持编纂的一部总汇经书传注、文字训诂的专著。清代汉学兴起之后,音韵、文字、训诂被视为明经达道的唯一途径,受到学者的高度重视。但文字、训诂散见于各书传注,搜辑钩稽十分不易,给学者从事研究造成了不便。因此,早在阮元之前,戴震就曾倡议汇纂诸书诂训,朱筠任安徽学政时也有志于此,但都未能实现。嘉庆初年,阮元任职浙江学政,遂利用公务之暇,亲自拟定凡例,纂成《经籍纂诂》106卷。

《皇清经解》一书,则是清代前期经学研究成果的汇刻本。儒学自汉代确立独尊地位以来,历代都有学者对儒家经籍进行注释、疏解,唐代敕撰《五经正义》,宋代合刊《十三经注疏》。元明时期,经学衰微,学者空谈心性,鲜有发明。清代汉学兴起,一洗前代空疏陋习,经学研究进入全盛阶段。前代学者的注经解经之作,大多囊括于《十三经注疏》之中,或见于康熙年间《通志堂经解》汇刻本,唯独清代学者的经学研究成果尚未能汇成一书。道光初年,阮元在广东立学海堂,以经学提倡士子,深感本朝经学著述散见各处,不仅不利于士子研究、治学,而且日久还有散佚之虞。因而,他决意搜辑本朝学者有价值的解经之作,汇刻成一部大书。凡本朝学者解经专书,甚至散见于各家文集、杂著中的有关篇章,都尽可能包罗无遗,从中择其有价值者,按作者年代先后顺序编排。前后历经四年,终于汇刊成《皇清经解》一书,共收73家,183种著作,计1400卷。

值得一提的是,阮元对于《四库全书》未收入文献进行了尽可能的整理与保存。《四库全书》在开馆编书抄书的时候,曾由清朝乾隆皇帝下令,让各省于半年内搜罗书籍集中于中央,当时仅浙江一省就送上4523部书。阮元比纪昀小40岁。在纪昀死后,他在浙江又陆续搜集《四库全书》未收的书175部,写成了《揅经室经进书隶》(又称为《四库未收书提要》,也叫《四库未收书目提要》)5卷,以补《四库全书》的不足。他这部未收书提要,原未分类,后经傅以礼于1882年加以重编、补正,从而成为四库提要之后的第一名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