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死重泰山》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典故·死重泰山

典源出处 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 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释义用法 司马迁因李陵一案被牵连受腐刑,他在给任少卿的信中说明自己为什么受此耻辱而不求死,因为死有轻重之分,他要完成 《史记》一书,使自己的死重于泰山。后以此典指人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而以“鸿毛”表示把生死看得很轻。

用典形式

【鸿毛】 唐·李商隐:“酬恩抚身世,未觉胜鸿毛。”清 ·秋瑾:“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

【太山重】 宋·苏轼:“此生太山重,忽作鸿毛遗。”

【重泰山】 明 ·于谦:“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泰山轻】 宋·辛弃疾:“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轻鸿毛】 唐·李白:“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死重泰山】 宋·张元干:“死重泰山古所难,杞鬼窃柄犹偷安。”

【鸿毛泰山】 宋·苏轼:“况此百株石,鸿毛与泰山。”宋·文天祥:“一死鸿毛或泰山,之轻之重安所处。”

【鸿毛轻一死】 宋·刘筠:“鸿毛轻一死,只待报私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