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忍辱胯下
典源出处 《史记 ·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 (韩)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 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释义用法 韩信少年时常佩剑在淮阴市上行走,市井中有少年侮辱他,说:“你能死,拿剑刺我; 不能死,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不争一时意气,从胯下爬过。后以此典表现穷困受辱或为远大志向而忍辱负重。
用典形式
【出胯下】 宋·陈师道:“俯首出胯下,枉此七尺躯。”
【笑韩信】 唐·李白:“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胯下人】 元·陈基:“老来易感山阳笛,年少休轻胯下人。”
【胯下辱】 宋·苏轼:“长逢胯下辱,屡乞桑间饭。”
【淮阴胯】 清·黄景仁:“不投班生笔,终屈淮阴胯。”
【一市人皆笑】 明 ·周永年:“一市人皆笑,三军众始惊。”
【淮阴困闾里】 明 ·皇甫涍:“淮阴困闾里,马生恋边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