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伯玉知非》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典故·伯玉知非

典源出处庄子 ·则阳》:“蘧(qu) 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 (qu)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释义用法 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常反躬自省,善于改过。往往一开始时以为是对的,而结束时便知道是错的了,即五十岁 (或六十岁) 时就认识到自己四十九年 (或五十九年) 来言行之非。后用此典指人回首往事,有所觉悟而知昨日之非。也因称五十岁为知非之年。

用典形式

【知非】 唐 ·杜牧:“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宋 ·陈瓘:“往事元无是处,何须待回首知非?”

【蘧非】 唐 ·张祜:“郗吊终须得,蘧非誓欲惩。”

【伯玉年】 唐·张祜:“伯玉年将近,宣尼易未弘。”

【悟前非】 唐·白居易:“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慕蘧瑗】 明 ·高启:“回头悟前非,更名慕蘧瑗。”

【五十知非】 唐·李白:“五十知非,古人常有。”

【蘧瑷知非】 宋·苏轼:“蘧瑗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

【三十九年非】 宋 ·王安石:“身世自知还自笑,悠悠三十九年非。”宋·辛弃疾:“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四十九年非】 唐·骆宾王:“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宋 ·李谅:“首开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四十始知非】 宋·苏辙:“自恨寻山计苦迟,年过四十始知非。”

【知非惭卫蘧】 宋·苏轼:“吾年凛凛今几余,知非不去惭卫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