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书林聚奎斋杨氏清白堂刊本《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扉页书影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书林聚奎斋杨氏清白堂刊本《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短篇神魔小说集。一名《十八尊罗汉传》。六卷二十三则,缺第二十尊罗汉。题“抚临朱星祚编”。朱星祚,生平不详,似为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成书于明万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书林聚奎斋杨氏清白堂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书林聚奎斋杨氏清白堂刊本,1989年巴蜀书社“中国神怪小说大系”、199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续”排印书林聚奎斋杨氏清白堂刊本。
第一尊 长眉罗汉
长眉罗汉为商那和修尊者,姓毗舍多,摩空罗国人。其母怀孕多年未生,异之,问一比丘,比丘拟之太上老君八十年在母腹之事。怀孕六载而生,下地硕大声宏,双手即能合掌礼佛,取名商那和修。稍长,堂中嬉戏,爱行佛事,不学而知,无师自通,父母大奇。为其造佛寺,取名青林,令其居寺任住持。后得阿难陀点化,行化四方,以传衣钵。经历数年,眉长数寸,发白如霜,遇僧人优婆毱多,知尊者具有传承佛法才器,加以点化,后归隐于罽宾国南象白山中。在山中数年,每遇讲经,诸象亦驯服阶下不去,若有听讲之意。周宣王二十三年,尊者功成缘满,先化一龙飞腾空中,又化为三昧真火,焚身而逝。
第二尊 伏魔罗汉
伏魔罗汉为马鸣尊者,为僧人富那夜奢门徒,不持寸长,不矜片善,一味将师道心解力行。曾至华氏国传教,聚徒演义,转妙法轮。一日讲经时,忽见一皓首老人行至经坛前扑地不见,俄顷地皮迸裂,从地中涌出一金人,叉手向尊者作礼,霎时又化为娇女子,袅娜过经坛而歌。不移时,风雨大作,空中现出一条金龙,飞腾逞威,震撼山岳。尊者不为所动,怪异之象随即消失,不损尊者分毫。后来魔又变一小虫,伏于座下,尊者知魔之小变,以手取之示众弟子,曰初变金人、女子,再变为震撼神物,三变为小虫,谲诈如此。众人欲祛灭之,尊者曰不可,彼来听经,非来嫁祸,劝其皈依三宝。其魔现形,向尊者作礼,尊者以数语点化之。
第三尊 聪耳罗汉
聪耳罗汉为阿难提尊者,姓瞿昙氏。生时头顶有肉髻,相貌殊常,长而出家为僧。曾至提伽国,遇五十年不行走不说话之伏驼密,尊者向伏驼密说明前世因果,他就随尊者出家。至罽宾国之答罕庙故址,有异常井一口,井内阴风飒飒,井外怨气腾腾,祟在其中。伏魔经咒诵了几遍,布下罗网,倏忽阴风解散,怨气消除。即为说法,立刻一轮红日烛照井中,见井中皆白骨,并有一白净瓶,尊者说此为苦海。伏驼密提净瓶出,尊者以真火炼之,出现一青面厉鬼,哀求释豁。尊者取药饵食之,羁其手足,仍锢之瓶内。周景王十三年,尊者同伏驼密转回故国,于一草庵中修养,圆寂前以正法授伏驼密。
第四尊 抱膝罗汉
抱膝罗汉为伽难提尊者,本为王子。一离母胎,即能言尘世间事。食惟菜茹,衣惟布帛,萧然一布衣之风。要求出家,父母不允,尊者数言之,父怒而欲唾其面。尊者终日不食,抱膝长叹。其母再三劝解之,勿听;执意恳求国王,从之。其父令其从禅利多为师。禅利多领国王命,将寺中事务一一交之办理,尊者亦粗粗能办,惟晚间卧不贴席,只抱膝嵬坐而已。一日空中出现平坦大道,尊者沿大道前行,有一石窟,遂圆寂其中。后参见如来,如来授之法旨,还生行化,经十年,其尸宛然不朽。后如来又令其还生,至摩提国普度众生。汉昭帝十三年,攀树而化。
第五尊 劝善罗汉
劝善罗汉为阇夜多尊者,中天竺国人,钟气所生,质极聪慧,闻一即能知十,举始即能见终。有大月氏国婆罗门之子鸠摩罗多传如来衣钵,讲三生过去未来,说作善造恶因果,尊者往谒之。尊者曰:“我家素奉三宝,乃祖死于瘵疾,父死于瘵疾,则作善因果不足凭矣。”鸠摩答曰:“论善恶,概非若契券,瞬息收效者也。”并予解说,尊者冰释所疑。尊者继承师志,在天竺国劝人为善,国中之人,师从其化,功德无量,俱称之为劝善大士。尊者云:“化行一国而不及于邻封,终隘而未弘释氏,博爱之心不如是也。”于是又往罗阅城,道化天下众生。后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圆寂。
第六尊 捧经罗汉
捧经罗汉姓首多,名优婆毱多,周时人。出生于吒利国,人物伶俐,智慧聪明,六、七岁时即能为乡中耆老讲明如来妙旨,老年出家人有经义不解之处,亦往求其解说,人称神童。以和修为师,数年得传其宗旨,曾超度摩突罗国二十万人。波旬之神兢兢恐怖,集合众鬼,欲驱逐尊者。尊者以花鬘变化为腐尸虫蛆,秽烂其颈,波旬降服,不敢作祟。后国中白首老者有一子香众,趋尊者求“非为身心”出家。尊者喜而授之以偈。说毕,跃身空中呈十八变而逝。
第七尊 降龙罗汉
降龙罗汉名迦毗摩罗,周赧王时人。初为外道,聚三千徒众作祟于华氏国,被马鸣尊者识破而皈依三宝,得传真旨。马鸣圆寂,曾领三千徒众至西印度行化。国王太子云自在,授予尊者一山中石室,尊者纳之。行化途中逢一大蟒蛇,其大数围,其长数丈,将尊者之身缠绕数匝。尊者神色自若,谓此蟒为魔也,获罪沦落在此,知我能转法轮,故近我求解脱。尊者设法,蟒自逃散。尊者又见大树龙王飞腾空中,展其所长,尊者学马鸣坐以待之,龙王悔谢前失而受戒命。周赧王四十一年化火自焚而逝。
第八尊 绯衣罗汉
绯衣罗汉名鹤勒那,姓婆罗门。幼年即受得道比丘点化,悟通佛旨,斥责淫祠之神,谓妖神妄兴祸福,未有恩泽及民,而灾不能御,患不能捍。一挥手庙宇为倾。后至中印度国行化,谒国王,为讲经。一日,两绯衣童子求讲经,尊者知是日月天子,为说法,后二绯衣童子前来礼谢。国王惊异,欲请二童,忽然不见,惟留下异香馥馥。国王身体力行,率先礼佛,于是国中之人皆求尊者之法教。中印度师子比丘趋尊者求解,闻尊者言,扦格俱化,如红炉点雪,片片融化,曰:“登山不到顶,不知宇宙之宽;入海不到底,不知沧海之深。”尊者以为唯师子比丘足能继承其志。
第九尊 戏珠罗汉
戏珠罗汉名般若多罗,宋时人,生于东印度国。早年出家拜师三次:其一,于经义漠无知识,舍之;其二,于经义尚有依回,亦舍之;其三,于经义超悟,可谓上上乘,依之。然未几师即逝去。尊者曰:“吾前事不得其人,后事一师不得其时。”遂自修佛法。梦中有得道比丘指点佛法要旨,有如扬辉秋月,万顷澄然者矣。国王崇佛,命三子师从尊者,并赐无价宝珠。尊者以宝珠玩弄掌中,问三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长子、次子同声言曰:“此珠,七宝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其尊固无喻也。”三子名菩提多罗,言此珠仅仅世宝,未足为上,诸宝中无价无伦,唯法宝为上。尊者以为长、次二子经论平常,而三子通玄达变,遂传与佛家要旨。后尊者长舒双手,放出二十七道光明,继而化火自焚,时为宋孝武大明元年。
第十尊 飞锡罗汉
飞锡罗汉为宝志尊者,朱姓,于道林寺从师习定。后外出云游四方,飘泊数年,发长数寸,屡跣足而行,手中持一锡杖,杖头环或挂剪尺铜镜,或挂缯帛,念弥陀声声,劝人行善,士庶皆敬事之。梁武帝谓其以左道惑众,将他关在狱中,然时见尊者于街市中化缘,始信此僧修持得道,能幻形脱化,即为释放。高帝继位,敬事之,待如贵宾,臣下亦以国师相称。高帝尝问尊者,如何消除烦恼。尊者但答“十二”而已,高帝不解。十二者,即佛家十二因缘也。高帝天监六年,尊者与白鹤道人都想在舒州灊山之麓居住。高帝曰:“寡人山一,不能裁处二卿。今日各尽所长,但以物识其地,得者居之。”道人之鹤振羽而飞,将至灊山之麓,忽闻空中锡之声,遂惊止。尊者之锡杖止于山麓,故而尊者居之。高帝十三年冬,端坐山中而化。
第十一尊 杯渡罗汉
杯渡尊者未详姓氏,亦未知何许人,常乘杯渡水,故名杯渡,为佛家顿悟学派之正宗。尊者不修边幅,不拘细行,曾在某家念佛经,偷其供奉之金佛。失主追赶,果见杯渡抱金佛,缓步而行。至孟津渡,尊者浮于杯中而过,其疾如飞。失主始悟其窃金像,并非为利,百拜而回。尊者东游至吴郡,向一钓者乞鱼,复投鱼于水中,后钓者钓得无数大鱼。又向网鱼者乞鱼,网者不给,尊者即投二石于水中,化成二牛,破其网。尊者至广陵化缘,于李家讲经百日,香飘其里,终日不散。后尊者圆寂,前后座皆莲花异香,李氏厚葬之。数日后,有人见之于北方。李氏开棺,惟见袜履,竟不见遗骸。
第十二尊 振铎罗汉
普化尊者未详名姓,亦不知何许人,其出家得道之事亦无从查考。其人放荡于礼法之外,佯狂无度,手中常持一铎,向人化缘布施,故称之为普化和尚。一日,摇铎而唱曰:“觅个去处不可得。”众人皆不明其意。又一日,摇铎招呼人布施直裰一件,亦不解其意,惟临济禅师知尊者行将圆寂,布施一棺。尊者振铎数响,长啸一声而逝。
第十三尊 施笠罗汉
施笠罗汉为步虚尊者,兰陵人,萧姓。父名道显,母张氏,咀嚼荷花而怀孕,出生时满室祥光。幼时行走足不着地,浮空一两尺。有胡僧见而惊讶,谓此儿前生曾笠我佛如来者也,富贵不足言。后被荐为昭明太子门下客,尊者善谈老、庄,甚当太子心。恐引忌者之口,心不安,请外补,擢为幽州刺史,转荆州刺史。后即天子位,为梁武帝。梁武帝信佛法,建僧堂佛殿,又三舍其身,以达摩为活佛,送至开宝寺供养。郗皇后矫诏开荤,崩后贬谪为蟒,经梁皇水忏,复为人身。胡僧知武帝可为西天罗汉,为帝取名步虚。帝遂虚怀若谷,不以天下为念,专心致志信奉佛家,于侯景起兵时,不食不饮而升天。
第十四尊 持履罗汉
持履罗汉为菩提多那尊者,姓刹利帝,南印度国王幼子,性极聪慧,质极纯笃,好善乐施。曾受般若多罗器重,为改名达摩菩提,欲引化之。尝从多罗游历,并受禅学。至金陵,与武帝神机不契合。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某一行化僧名神光,闻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乃往参谒。达摩若无其人,半月不理,神光断左臂以明志。达摩谓吾道之传信,非此人不可矣,更其名为慧可。达摩面壁少林寺九年,一日西返天竺,欲将正法付与诸徒,皆未中意。最后谓慧可得其法之精髓,遂以如来正法眼授慧可。后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达摩无疾端坐而逝。越二年,魏使宋云于葱岭遇达摩,见其手持一履,翩翩独游。使者返,举朝惊异,启圹视之,唯一空棺,内仅一履而已。
第十五尊 伏虎罗汉
伏虎罗汉为大梵尊者,庄严国人。一生好行善事,敬仰神明。虽异国他乡,亦称其仁,颂其德。曾被高人点化,觉悟佛旨,遂去外方行缘。一日,独自先行,将过一高岭,山下土人止之,曰高山有剧盗,伤人劫财,不可往。尊者曰:“吾正欲化强暴为善良。”遂登山,果逢盗强索银两。尊者化成一金莲宝座,立于其上,周围便烈火腾腾,沃之未灭,扑之愈烈,盗惊惧而却。又行术使盗穴起火,盗众良心悔悟,拜服受戒。尊者服了草寇欲下岭,众人止之,曰崖下有猛虎。尊者便投丸化石成羊,投之崖下以饲虎,虎亦皈依。庄严国王闻其事甚喜,国内相位久虚,以尊者功业浩大,遂迎为摄政太师。国王又见尊者德深功高,又将国统禅让于他,尊者让之再三,不果,举国之人皆从之。
第十六尊 换骨罗汉
换骨罗汉为慧可尊者,姓姬氏。事达摩得道,改名慧可尊者。其母梦异光照窗而孕,故名神光。初师事香山宝静禅师。一日,梦神人指引其往南行,突然头痛不可忍耐,头顶如五峰秀出,知为换骨。宝静以为此子骨格皆异,慧质殊常,非尘中之侣,故命其往少林寺,师事达摩。一日,达摩会集其徒,令各言所得,唯尊者之得其精髓也。达摩圆寂,尊者继为住持,讲法于少林寺。一日讲经,空中有天女散花。尊者为避宿怨不得,为同类所诬,年一百零七岁怡然而逝,时文帝十三年。
第十七尊 浣肠罗汉
浣肠罗汉为佛图澄尊者,姓白,状貌魁梧,资性聪慧,深于学问,弘雅有识。左胁有肉孔,约大四寸,通彻腹内,常以棉絮塞之。夜欲读书,拔出其絮,一室光明如昼。遇朔望,引腹中肠胃于水边洗涤,洗毕纳之于腹内。其掌心透彻莹亮,虽千里外,宛若面前。以铁铃悬檐角,听铃声而知祸福,无不应验。永嘉四年,石勒召尊者,尊者遂取盆水,焚香咒之,盆现青莲,石勒于是颇信佛。建平四年四月一日塔山铃鸣,尊者曰:“国有大丧。”石勒果死于是年秋天。尊者曾遣人去西域买香,一日,忽闻鹊噪数声,曰购香者为盗所害,当救之。后市香弟子返,果言遭难事,云有天兵神将相救。一日,尝与石虎共坐,曰:“幽州今日有火灾,吾当救之。”取酒向空中泼洒之。后闻幽州人言,大火时有倾盆大雨,雨水有酒气。尊者见石氏残虐不仁,气数将尽,曰吾未及乱,当先化矣。是年十二月八日圆寂,春秋一百一十有七。
第十八尊 现相罗汉
现相罗汉为大树龙王尊者,秦时人。生于西印度国,在大山树下修持,故名龙树王。闻得毗罗尊者宗旨,前往南印度行化。至其国,国中人俱从之。为消除国人疑惑,尊者从地上涌出白莲座一所,头上现出自在身一员。尊者坐于白莲之上,该国仅迦罗提婆一人见之,遂为之剃度。众人不平,双方厮杀。经尊者解说,相争斗者遂悟。秦始皇三十五年圆寂。
第十九尊 跨象罗汉
跨象罗汉本名难生,西竺中印度人。生时,其父年逾八十,母孕六十年始产,故名难生。其父曰:此子出生时,梦一白象,象背宝座,座上安一明珠,入堂跳舞,梦觉恰降此子。一日,父子共外出,见一巨人高数丈,拦住去路,并呵气使其父昏倒,欲将尊者抢去。尊者急回家中,持刀与巨人战,有神助之。仙人与之斗,用利剑劈为两段,视之乃一大蛇,并以丹药救其父。尊者行至华氏国,逢一白象舞拜,尊者跨之而去。时国中长者一子,名富那夜奢,见尊者憩于树下,自言此乃得道比丘。尊者问何以知之,夜奢答曰:“子头有灵光,足有莲座。”尊者见其不凡,纳之门下。贞王二十二年化火自焚。
第廿一尊 拊背罗汉
拊背罗汉为古灵神赞尊者,陈姓。生而状貌奇伟,顶骨山立,声若洪钟。曾于大中寺听行道和尚讲经。耳虽听闻,义苦难解,叹曰:“枉自费百倍勤劳,竟未闻一毫玄秘。”遂杖锡远游,做个四方行脚僧,后遇百丈禅师,始得渐悟玄机。后复回本寺受业。一日,受业师于窗前沐浴,命其擦洗背上之污垢,尊者叹曰:“好座佛殿,只是佛化不灵。”其师大怒,尊者立即改口云:“佛虽不灵,却会放光。”师知其开悟。尊者后于古灵讲经数年,被尊为古灵开悟罗汉。后圆寂于此。
第廿二尊 焚佛罗汉
焚佛罗汉为丹霞天然尊者,不知何许人。初习儒业,不能主盟词坛,列于青衿之末。后发奋潜修,三年不出门户,致学问渊博,文理精雅,为庠中之最优者。后赴长安应举,途中遇一云游僧指点,劝其弃儒业而守佛业,舍仕途而入释途,指示其赴江西参拜马大师。马大师知其乃如来法器,拒纳之,转推荐于南岳石头禅师。从师南岳石头三年,然仅执役而已。一日,禅师令众徒于殿前除草,众徒皆去,独尊者取盆水净头,长跪于和尚之前,乞求禅师削发。师赞曰:“伟哉!此子悟人所不能悟,为人所不知为。”众僧自惭不如,愧恨之下,密谋害之。禅师乃托尊者奉使于江西马大师处,大师更其名为天然。一日,化缘四方,住慧林寺。时值隆冬,不耐天寒,尊者烧寺中木佛以暖身,谓吾焚舍利,非焚木佛。少顷,座上木佛如穿着新装,焕然一新。长庆四年圆寂。
第廿三尊 赋花罗汉
赋花罗汉为慧寂尊者,姓叶。羡慕佛教,年十五打算出家,一日禀辞父母。父母阻止曰:儒家事业为正道,佛家为左道,邪门旁道不可入。谆谆再三劝导了一番。尊者云:男心已许神人,许之而又背之,恐生不祥。便咬断二指说:“一指誓必出家,一指誓不忘亲,所谓指日成功,指日报效。”父母只得顺其志。尊者从南华寺通禅师削发为僧。通禅师圆寂后,复师耽源禅师,从游数年,方悟宗旨。后谒伪山佑禅师,始入堂奥。尊者尝见桃花开放,作偈。又在寺外开田,地势不平,所开之田高低不一。尊者言水亦无平,高处高平,低处低平。佑禅师览其桃花偈,又闻高平、低平之论,知其有悟。后尊者迁止仰山,称仰山上人。行化韶州东平山,抱膝而逝。
第廿四尊 却水罗汉
却水罗汉为智威尊者,姓华。隋炀帝拜为中郎将。唐高祖得天下,召为牧民守庠,亲贤避恶,任事老成持重。武德中辞官至舒州皖公山,谒见宝月禅师,聚徒演教。一日,天气爽朗,尊者独自寻芳,至一山谷中,忽然山水暴涨,以为水怪作祟,欲试己之法力。尊者习定自若,视山谷若大厦,视山水若杯潦,忘乎水之怀山,忘乎己之坐水,山谷之水自退。其时有群贼偷窃寺中稻谷,见谷仓外有二虎守护,贼以为假虎,不以为意,继续偷窃,其中数人为虎所食。尊者将其余之盗送县究治。张县令原不信佛,闻寺中有二虎守稻谷之说,开始回心向佛。县令谒尊者,见召来二虎,愈敬重,愿弃官受戒。唐仪凤二年,于石头城圆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