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崩离析典故故事|分崩离析释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分崩离析

【释义】

四分五裂。形容一个国家、团体等分崩瓦解。

【出处】

春秋·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权势很大,甚至已经超过了君主鲁哀公。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季康子想要吞并颛臾(zhuān yú)这个小国家。

当时,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冉有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们二人认为很难劝服季康子,于是便向老师孔子求救。孔子认为是冉有的主意,冉有回答说:“这是季康子的主意,我和子路二人想要劝阻他。”

孔子说:“既然你们是季康子的谋臣,确实要想尽办法制止他。”

冉有接着说:“不过,颛臾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如果现在不攻打的话,恐怕以后也会是个祸患。”

孔子说:“你这可就说错了。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忧虑土地、人口有多少,而是应该去考虑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方法。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会越来越富强。这个时候再用仁义礼乐来吸引远处的百姓,也让远处的百姓安居乐业。你们二人现在辅佐季康子,却让远处的百姓离心而不愿归附,百姓心有异议而不和,国家分裂而无法集中。自己的国家都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还想着用武力去攻打颛臾。季康子的麻烦恐怕不是颛臾,而是在萧墙之内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