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明察秋毫》释义|出处|故事|用典|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明察秋毫

释义

明察:目光锐利、观察细微。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生出来的茸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故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想称霸,对孟子说:“您能给我讲讲当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迹吗?”孟子答道:“我们孔夫子的门徒从不讲霸主的事,而是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我就讲讲有关王道的浅见吧!我听说有一次准备杀牛祭新钟时,您看见牛无罪被杀感到不忍,就杀了只羊来代替,有这回事吗?”

齐宣王回答的确有那件事,当时他是太可怜那头牛了。孟子又说:“不知道您想过没有,一只羊和一头牛有什么区别呢?您怜悯那头牛,只不过是因为您亲眼见到牛要被杀,您没见到羊,所以对它没有怜悯之心。对百姓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您没有亲眼见到他们的穷苦,所以不能产生同情心。如果有人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重的物品,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睛能看清秋天鸟兽细小的毫毛,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当然不会相信!”孟子接着说:“举不起羽毛是因为不用力气,看不见满车木柴是因为不想看。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同样叫人难以相信。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也是您不关心的缘故。所以您不施行德政、王道来统一天下,主要是不愿意这样去做,而不是做不到啊!”听了孟子的话,齐宣王顿时恍然大悟。

用典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